圖為觀眾在觀展。 中共一大紀念館供圖
展覽主辦方精心梳理上海、六安兩地紅色遺產和文博機構珍藏,遴選60件珍貴文物史料。其中一部分系首次在上海亮相展覽,包括劉伯承穿過的皮棉褲、許繼慎烈士使用過的硯臺等革命先輩的遺物。
圖為展覽展出的展品——許繼慎烈士使用過的硯臺。
中共一大紀念館供圖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六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鑄就了大別山精神。上海與六安,兩地雖相隔千里,但紅色基因卻一脈相承。從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出發,革命的星火迅速蔓延至大別山麓。黃浦江畔的緣起與淮水之濱的傳承,共同譜寫了中國革命的壯麗篇章。
圖為展覽展出的展品——劉伯承穿過的皮棉褲。
中共一大紀念館供圖
本次展覽以六安紅色歷史為主線,重點展現上海與六安之間革命思想傳播和黨組織建設的過程,深度回顧大別山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和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的紅色記憶,講述一段波瀾壯闊而又熠熠生輝的六安革命史。
據了解,本次展覽繼續著力探索革命文物主題展覽形式上的創新突破。展覽序廳以“大別山景”作為主設計元素,現場造景配合投影,動態呈現紅旗漫卷、映山紅遍布大別山的場景。二樓中心展區打造了多媒體沉浸式體驗空間,打破傳統空間束縛,以金寨縣紅軍紀念堂為原型,設計建筑裝置。空間內部放映電影《風雪大別山》,影片故事發生在1929年的老革命根據地——大別山區,講述了兩個家庭參加革命、隨軍長征、北上抗日最終迎來解放的革命斗爭過程。結尾展區,設置互動查詢裝置,觀眾可以觸摸點擊,詳細了解十余位參加上海解放的六安籍將領和六安108位開國將軍的熱血生平和戰斗歷程。
此外,策展團隊還專門從當年紅二十五與紅二十八軍合編的地方——六安金寨縣湯家匯鎮豹跡巖村精心挑選了部分石材,這些來自大別山的山石,跨越山水,來到上海,被別致地運用到主題展頭和氛圍設計中,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大別山的獨特氣息。同時,展覽還特意搜集展示了六安地區的軍歌、民歌等素材,為廣大觀眾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的多維觀展體驗。
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說,希望以此次合作辦展為契機,進一步推動上海、六安兩地共同傳承紅色文化走深走實,打開兩地紅色文化宣傳領域的新局面。
六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魏武表示,相信此次合作將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兩地人民的感情,激發出大家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的豪情壯志,攜手并肩,協力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對口合作示范樣板,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本次展覽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指導,中共六安市委宣傳部、中共一大紀念館主辦,六安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中心、中共六安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六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金寨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共同支持。(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