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續計量是什么意思?
后續計量做什么分錄上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持有期間,后續計量按會計準則規定,應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利息調整,同時將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確認的利息收入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損益)。所以,后續計量在持有期間該項投資的賬面價值會發生變化。對于溢價購買的債券,假定不考慮計提減值準備,分析如下: .期末賬面價值=面值+期末利息調整余額=面值+初始確認時的利息調整額-至本期期末累計利息調整攤銷額=.取得成本-至本期期末累計利息調整攤銷額每期利息調整攤銷=本期應收或應計利息(票面利息)-本期確認的利息收入債券付息方式為分期付息到期還本的,票面利息計入“應收利息”科目:債券付息方式為到期付息還本的,票面利息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一-應計利息” 科目。
所以,其期末賬面價值的計算公式演變成以下形式:期末賬面價值=取得成本-期末累計應收或應計利息+期末累計確認的利息收入在實務中,后續計量債券投資期末賬面價值等于期末攤余成本。對于一-般公司(企業)債券投資,由于每期確認的利息收入都已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所以其賬面價值中所含有的累計已確認利息收入在未來收回期間,可予扣除;賬面價值中的“取得成本減期末累計應收或應計利息”部分,當然是可予扣除的。所以,后續計量其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不產生暫時性差異。對于國債投資,由于每期確認的利息收入屬于免稅收入,當期可予扣除,未來也可予扣除,具有永久性的特點。所以,后續計量其計稅基礎也等于賬面價值,不產生暫時性差異,只產生永久性差異。
后續計量方法有哪些?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本法,一種是權益法。
1、成本法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1)投資企業對子公司的投資;
(2)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按照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應當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但是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應只限于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超過所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部分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
2、權益法
權益法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該采用權益法核算。
在權益法下,投資企業應根據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情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但僅限于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總額的變動,若所有者權益總額未發生變動則不作賬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