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節日旅游、爆滿的酒店餐館、富有內涵的文化消費……國慶黃金周也是消費黃金周,各地購物、餐飲、旅游再現排隊景象,折射出了假日經濟市場的廣闊空間,以及我國消費市場的強勁動力。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國內餐飲、家電等傳統消費領域加速復蘇回暖,新消費、新趨勢也不斷涌現。多項數據表明,不少行業出現增長“小高峰”,彰顯我國消費市場穩健復蘇的積極態勢。
餐飲回暖明顯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本地消費業態迎來強勁復蘇,多家餐飲店門口重現排隊長龍。美團數據顯示,2022年國慶期間在線餐飲預訂量比2021年增加了87.6%,精品餐廳的預訂量比去年增加了49%。其中,十一黃金周本地消費占比77.4%,長假期間本地業態的日均消費額同比2019年黃金周增長52%。
據了解,由于今年國慶假期多地倡導就地過節,帶動本地消費業態熱度提高,節日消費高峰從假期前一天就拉開序幕。多位受訪的餐廳負責人告訴記者,十一假期1—5日的線上可預訂餐位早在節前便已經約滿,假期期間的到店客流也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國慶前三天我們全國門店較上一個周末同期翻臺率提升超30%,接待人次增長超40%。9月30日—10月3日,門店共計接待顧客超500萬人次,外送單量超8萬筆。其中,杭州、長沙、廈門等地的門店在國慶期間客流量較大,部分門店翻臺率達到8以上,個別門店翻臺率破9。”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還從西貝莜面村處了解到,今年國慶假期里,西貝莜面村門店客流超110萬人次。其中10月1日是客流高峰期,單日全國門店總客流超18.8萬人次,10月7日客流量降至12.9萬人次,7天假期全國門店合計接待客流超112.2萬人次。此外,今年國慶假期,西貝莜面村的外賣客單量上漲尤為明顯,超過40萬單,同比去年增長52%。
就地過節還帶動很多市民重回商場消費。不少大型購物中心打造集購物、沉浸式體驗、特色展覽、親子玩樂等為一體的商業模式,一站式滿足消費者的各類需求。數據顯示,武漢光谷、南京新街口、廣州長隆等熱門商圈人氣回升,成為引領假期本地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地游成熱潮
今年國慶假期,出行仍是拉動消費的關鍵詞之一。文旅部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2872.1億元。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預計發送旅客總量25554.11萬人次,日均發送3650.6萬人次。
其中,本地游、周邊游引領了一波小熱潮。文旅部數據顯示,前往城郊公園、城市周邊鄉村、城市公園的游客占比居于前三位,分別達23.8%、22.6%和16.8%。本地游、周邊游成為疫情影響下滿足居民休閑度假需求的重要渠道。
假期期間,露營、騎行、飛盤等新消費業態也在不斷“破圈”。多家在線旅游平臺顯示,國慶露營訂單量較節前增長迅猛,“露營+騎行”“露營+自然寫生”“露營+昆蟲探秘”等兼具了體育運動、旅游休閑、社交等多重功能的新業態成為消費潮流的新寵。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露營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0倍。同程旅行報告稱,今年十一假期,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周邊的熱門露營地預訂量和價格都出現上漲趨勢,節前一周,部分熱門露營地已售罄。唯品會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旬以來,沖鋒衣銷量同比增長51%,帳篷同比增長90%,戶外桌椅則同比增長200%。
記者注意到,露營經濟的紅火也帶動了預制菜銷售的持續上漲。美團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期間露營訂單量相比五一假期上漲410%。此外,叮咚買菜預制菜負責人歐厚喜透露,叮咚買菜針對假期的預制菜產品整體備貨量,環比上個月增加了2—3倍。
多地發放消費券
國慶期間多地發放的各類消費券,也為活躍節日消費市場添了“一把火”。
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市于9月26日—10月15日期間發放的電子消費券共投入5億元市級財政資金,中簽的券包價值200元,適用于符合條件的零售、餐飲和文旅行業的商戶。
北京、成都、杭州等多地也在國慶期間紛紛推出消費券,希望借此拉動消費。例如,北京市西城區投放了千余萬消費券,活躍節日消費市場。杭州市文廣旅游局也發放了第三期杭州文旅消費券,據不完全統計,自首期消費券發布以來,至10月7日已派發消費券2903.9萬元,核銷2749.2萬元,核銷率94.67%,帶動文旅消費約2.99億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金九銀十”是傳統消費旺季,十一假期更是居民消費的高峰期。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商務部將持續推進“2022國際消費季”活動,各地也結合本地特色,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消費促進活動。(本報記者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