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深圳市物流配送站規劃配建指引》。《指引》旨在推動形成“物流樞紐+物流轉運中心+物流配送站”現代物流場站體系,提升末端物流配送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
物流業是民生行業,物流配送站是主要承擔末端短距離、小批量、多頻次配送服務的物流場所。它是物流體系中與居民緊密聯系的“最后一公里”“最后100米”,已成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公共服務屬性。此番深圳專門出臺物流配送站規劃配建指引,是順應城市、產業和消費轉型升級之舉,也是完善“15分鐘生活圈”配套設施、滿足居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沒有物流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城市發展的現代化。因此,在功能定位上,要將現代物流業納入城市運行基礎保障體系。《深圳市物流配送站規劃配建指引》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將物流配送站納入城市生活保障基礎設施建設中,比如其規定每個以居住生活、商業商務等為主導功能的標準單元,原則上應至少配建1處物流配送站;當建設項目用地規模超過3萬平方米,原則上應配建物流配送站。當物流配送站離居民更近,快遞到達居民手里的時間就會更短。此外,《指引》對物流配送站的功能布局、配建規模、配套設施等均有清晰規定,可操作性極強,對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現代物流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密集型”的落后產業,利用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題中之義。《指引》提出要建設智能物流設施,比如物流配送站宜使用無線射頻識別、智能溫控、電子數據交換等現代信息技術,合理預留無人配送車、無人機配送、地下管道配送等設施空間。智慧物流,可讓配送更高效,生活更便利。
如何讓物流更好地服務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是一道必答題。有理由相信,隨著現代物流場站體系的打造成型,深圳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必將更上層樓,而人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