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咖啡賽道又熱鬧了起來,起因是李寧宣布將在其店內提供咖啡服務。根據李寧2021年年報,若全部鋪開,李寧將有7000多家咖啡店。不過,對于跨界布局咖啡市場的玩家而言,李寧入局并不算早。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同仁堂及中國郵政等企業早已紛紛跨界,布局咖啡領域。為何一眾頭部企業都盯上了消費者手里的那杯咖啡?企業爭相入局咖啡市場,是急于“出圈”,還是另有所求?
1
李寧也要賣咖啡
工商信息顯示,李寧體育(上海)有限公司日前申請注冊“寧咖啡NINGCOFFEE”商標。北京、廣東、廈門等地的部分李寧門店已經出現“寧咖啡”的身影,有的只要在李寧門店任意消費后即可免費獲得一杯咖啡。
李寧公司稱:“希望通過優化店內服務,提升顧客在購物時的舒適度和體驗感。在店內提供咖啡服務,將是李寧針對零售終端消費體驗環節的一次創新嘗試。”而至于門店何時正式售賣咖啡,李寧公司表示,尚無更多信息可透露。
對于李寧賣咖啡一事,有網友留言稱,“買衣服送咖啡嗎”“不如叫寧的咖啡”。還有網友表示,“現在(企業)都在賣咖啡……”“這張牌,安踏跟不跟?”
事實上,隨著咖啡行業的快速崛起,近年來,已經有多家企業跨界布局咖啡領域。2018年,中石油成立了昆侖好客咖啡,并在旗下的昆侖好客便利店賣起了現磨咖啡;2019年,擁有近2.8萬家門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發布了全新品牌易捷咖啡;2019年10月,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開設了咖啡店知嘛健康,推出枸杞拿鐵、陳皮拿鐵等“藥材”咖啡;今年2月14日,全國第一家中國郵政直營咖啡店PostCoffee在廈門正式營業……
那么,李寧此次布局咖啡市場有多大勝算?李寧2021年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李寧共有7137家門店。換句話說,一旦李寧的咖啡服務全面鋪開,將有7000多家“寧咖啡”。據了解,星巴克在中國有5000多家門店,瑞幸門店有6000余家。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咖啡行業講究兩個核心,即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李寧已兼具這兩項優勢。但其同樣面臨著包括咖啡的品質、消費場景、服務體系以及客戶黏性等關鍵瓶頸,這些仍有待市場檢驗。
2
本土品牌紛紛崛起
當下,飲用咖啡已成為年輕人流行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在商場、辦公區,還是書店等場合,來一杯咖啡成為眾多人的選擇。
近日發布的《2021咖啡健康化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在主流飲品的國民健康認可度調查中,咖啡位居前列。除了備受普通消費者青睞外,近兩年,以高蛋白、植物基等為賣點的奶咖產品持續熱銷,爆款頻出;冷萃、氣泡等低脂、低熱量品類則受到健身人士歡迎。咖啡健康價值的加速普及,有望帶動咖啡消費進一步上漲。
德勤中國及穆棉資本聯合發布的《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顯示,一二線城市作為咖啡文化的首要滲透地,養成飲用咖啡習慣的消費者攝入頻次已達到成熟咖啡市場水平。同時消費者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會不斷提升咖啡攝入頻次,咖啡已逐漸由“趕時髦的飲品”轉變為“日常飲品”。
過去,我國咖啡市場主要被國外品牌所主導,現磨咖啡中星巴克等咖啡連鎖企業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但如今,我國咖啡市場開始進入品質化消費階段,本土咖啡品牌紛紛崛起,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競爭也愈發激烈。
而相較于對咖啡品質的追求,消費者更加追求性價比。近日,“為什么年輕人看不上星巴克了”的話題登上了新浪微博熱搜榜。不少網友表示,“滿大街精品咖啡,性價比甩星巴克十條街”“如果不是社交和第三空間需求,星巴克的吸引力已不大”。
易觀分析品牌零售行業分析師李心怡表示,目前國內咖啡市場仍處于相對早期階段,消費潛力巨大,現磨咖啡高頻、剛需,且能滿足消費者生活儀式感需求,在各咖啡細分賽道中熱度最高,增長潛力可期。“飲品化”和“平價化”是我國現磨咖啡市場的兩大發展趨勢,本土高性價比咖啡品牌潛力最大。
中石油集團昆侖好客咖啡品牌聯合創始人楊富強坦言:“對于企業而言,咖啡做的是熟客生意,依靠高頻復購。咖啡生意‘不能著急’,需要耐心打磨。此外,還需等待國內咖啡消費的覺醒、人均咖啡杯數的提升等。”
3
企業爭相入局為哪般
各大巨頭跑步進入咖啡賽道,顯然對咖啡市場有著樂觀的估計。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已達300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將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并有望于2025年突破1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也是資本頗為看好的賽道。今年2月28日,SeesawCoffee宣布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由黑蟻資本領投,基石資本跟投;第二天,同為精品咖啡的Manner宣布將在上海、北京等10個城市集中開出200多家門店;而挪瓦咖啡融資總輪次已達5輪,總融資金額超2億元,紀源資本、金沙江創在列。
面對高速發展的咖啡市場,那些跨界賣咖啡的企業過得怎么樣?
楊富強對記者表示:“好客咖啡按照不同地區的便利店場景,分成‘現磨精品咖啡+全自助云端咖啡+即飲咖啡系列+超級凍干咖啡’四大產品線,并可以隨機組合。目前做現磨咖啡的門店超過120家,有零售即飲咖啡的門店過萬家,2021年的咖啡產品銷售總額超過1億元。”
據介紹,昆侖好客擁有近2萬家門店,如果全部開啟現磨咖啡服務,好客咖啡無疑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對此,楊富強表示:“我們不會為了開店而開店,也不盲目追求開店數量,而是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后,才會給這家店選擇盈利模型最優的產品組合線。”據他介紹,從2017年開始籌建到現在,好客咖啡的初衷始終是要真正把品牌做起來,而不僅僅是成為石油業務的增值服務。
朱丹蓬對記者表示:“醉翁之意不在酒。企業不是要通過賣咖啡賺多少錢,這只是一個服務體系,讓消費者的黏性更強。”
一位不愿具名的從業者以同仁堂知嘛健康舉例表示,咖啡茶飲業務是同仁堂知嘛健康品牌的流量業務,給同仁堂帶來的是多元化的客戶群,也就是說增加了很多年輕用戶,同時可以給顧客帶來更多的增值服務。“養生咖啡越來越受歡迎,枸杞拿鐵、陳皮拿鐵、肉桂拿鐵等都為同仁堂帶來了不少流量。”
至于企業跨界咖啡領域未來誰能取勝的問題,朱丹蓬坦言,咖啡并不是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跨界賣咖啡只是為了滿足、匹配新生代的核心需求和訴求,是企業服務升級的一種體現。(胡美靜本報記者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