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仍呈現嚴峻復雜態勢。在北京市政府倡導居民居家辦公、居家休息,民生需求增加,封管控區物資配送需求大的背景下,為更好地滿足市民生活物資的供應,商超企業創新思路、多措并舉,展現新擔當和新作為。
全市范圍:保供應更有新思路
“貨架變多了,還增加了很多散裝菜筐,放的都是民生所需。”5月13日一早,不少到盒馬門店購物的市民發現,門店跟往常相比有了不小的變化。
據盒馬北京區域負責人介紹,12日晚,北京43家盒馬門店陸續調整貨架布局,增添臨時貨架和堆頭,增加店面商品陳列面積和數量。“增設區域放置的多為民生必需品,如蔬菜、肉蛋等,位于東三環的盒馬財富中心店,前場的陳列面積增加了15%左右。目前物資供應充分,不僅能增加商品數量,還方便隨時補貨,讓大家更安心、放心。”
據了解,5月12日中午盒馬北京大倉增加了一倍以上的吞吐量,下午就配運至各個門店。此外,京郊、山東、河北等基地延續物流直達門店的措施,各門店民生必需品的備貨量仍保持在日常的3到5倍。
應需而變、靈活調整、堅韌有為,商超人在疫情中不停歇。京東七鮮在前期加大備貨量和運力的基礎上,持續加大果蔬生鮮、米面糧油、方便速食等商品備貨量至平日3~5倍,現有庫存可供銷售3個月。門店根據貨架情況及時快速補貨上架,同時針對市民對生鮮食品的需求,部分門店生鮮工作人員單日處理鮮魚500多條。
全力保供的同時,七鮮也制定了嚴格的防疫應對措施。門店按照防疫要求進行高頻次消毒,所有一線服務人員需持“綠碼”上崗,加工車間嚴格執行品控規范,日均備貨量增加2倍,增加夜間生產班次、24小時滾動加工,保證疫情期間市民也能夠采購到健康安全的各類生鮮商品。
“5月12日下午4時左右,人流瞬間增多。”京飲華天商廈營運管理部經理王鐵告訴記者,下午蔬菜本來也快要賣得差不多了,從4點開始到5點左右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蔬菜基本上就搶空了。“為此,我們馬上組織貨源,當晚去貨源地采購,連夜拉回來,半夜上貨,以保證第二天開門前蔬菜品種齊全充足。”
5月13日一早,記者走訪京飲華天商廈時發現,超市內貨架上米面糧油、副食調料、肉蛋菜奶等民生產品均庫存充足。京飲華天商廈賣場部經理郝利民告訴記者,近期消費者購物需求增加,商廈也增加了進貨量。“以前是15天周轉率,現在提高到了30天,庫存加了一倍。我們也希望告訴消費者,無需囤貨,隨吃隨買,以免浪費。”
封管控區:因地制宜打造新模式
除了保障全市供應的充足,對于部分需求量較大的臨時封管控小區,商超企業更有針對性地打造保供新模式。
在北京市房山區,疫情防控措施下已累計對竇店等鄉鎮街道的19個村、12個社區實施封控管理,對70個村、21個社區實施管控管理。
對此,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與華冠超市聯合啟動應急保供機制。以房山區62家華冠超市門店和京心APP為依托,僅用24小時上線“京心華冠保供平臺”,并通過電子圍欄功能將封控、管控區精確區隔,部署1個線上虛擬門店、20個線下實體門店,定向服務封控、管控區。同時,當地2000名員工組成保供突擊隊,其中400名員工進入閉環,實施全流程、全封閉作業。目前,已經連續20天,有效保障45萬封控管控區居民生活物資供應,調配保障民生物資3000噸。
據了解,區別于其他線上平臺高度依賴門店揀貨和社會化第三方履約,導致疫情期間門店運營和商品配送能力均有大幅下降的情況,華冠在總部大倉內設置保供中心倉,通過京心后臺打通虛擬門店共享保供中心倉庫存數量。同時,保障全流程閉環配送,華冠總部位于房山區的大倉外設置了包裹合流區,由進入閉環400名員工7×24小時作業,將客戶零散下單的訂單按不同路區進行裝車,隨后,由華冠員工組成的“大白司機”車隊,將民生必需品從保供中心倉直送小區提貨點、再經小區大白志愿者送至每戶居民家中。
據悉,房山區身處封控、管控區的居民打開京心APP或微信京心小程序,通過定位自動匹配對應的虛擬門店和實體門店,即可下單,并且沒有捆綁套餐,不必團購。封控期間,不斷供、無門檻、非套餐的購物,次日達的安心配送,受到當地居民的好評。
據京東零售集團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全域生態拓展部總經理趙煜介紹,截至目前,封控、管控區內單個保供門店的日訂單峰值已超10000單,平臺日均履約訂單量比疫情前增長了14.5倍。
由于線上訂單量持續升高,配送運力遭遇不小的挑戰。近幾天,盒馬北京門店多方組織人員,補充配送員隊伍,對于部分需求量較大的臨時管控小區,也開始提供效率更高的集單配送服務,訂單商品半日達。
北京十里河、潘家園等臨時管控區附近共計150多個小區成為首批被預約集單服務的小區。“居民在盒馬APP上下單后,由盒馬配送車統一向小區指定地點運送生活物資,并開展無接觸配送服務。過去一趟送1~2單,現在采用集單模式一次最多送30多個訂單,運送效率大大提高。”盒馬十里河店配送員介紹。
同時,針對預約集單模式,盒馬百余輛大容量配送車臨時上崗,這些“重火力”也主要為臨時管控的小區服務,單次訂單配送量提升至以前的5倍。(本報記者 李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