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中國服貿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1-2月,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9534.8億元,同比增長33.5%。
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1-2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較好增長態勢。其中,服務出口4675.8億元,增長39.4%;進口4859億元,增長28.3%。服務出口增幅大于進口11.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57.6%至183.1億元,同比減少249.1億元。
對此,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偉分析,從數據來看,1-2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特別是在服務出口方面,增長動能強勁,帶動逆差大幅收窄,進出口結構更趨均衡。
在鄭偉看來,在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服務貿易能夠順利實現“開門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國服務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國際比較優勢顯著增強,特別是在數字技術賦能下,我國服務出口能力大幅提升;二是我國持續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推動服務領域的國際合作不斷升級;三是隨著RCEP深入實施,我國與域內國家通過取消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專業服務、自然人移動等領域影響服務貿易的部分限制和歧視措施,提升了合作和發展空間。
總體來看,前兩個月,中國服務貿易主要呈現兩個特點:
一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定增長。1-2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3824億元,增長17.9%。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2196.9億元,增長20.3%;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分別增長72.1%、25.7%、17.1%。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1627.1億元,增長15%;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保險服務,增速達124.9%。
“近年來,隨著我國企業的科技實力不斷提升,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呈現迅猛發展之勢。這表明,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國服務貿易創新、高質量發展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鄭偉如是說。
二是旅行服務進出口有所恢復。1-2月,我國旅行服務進出口1497.7億元,增長16.9%,其中出口下降7.1%,進口增長19.1%。
鄭偉認為,從數據看,我國旅行服務進出口出現復蘇跡象,整體處于正增長區間。這是因為,今年以來,部分國家放松對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減少人員跨境流動限制措施,帶動我國出境人次同比實現增長。
數據顯示,剔除旅行服務,1-2月中國服務進出口增長37.2%,其中出口增長41%,進口增長32.5%;與2019年同期相比,服務進出口增長59.4%,其中出口增長75.3%,進口增長42.4%。
“這表明除旅行服務外,我國服務貿易已走上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多元化發展跡象明顯。”鄭偉說,特別是RCEP的正式實施,有望成為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
具體而言,從政策層面看,RCEP各成員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力度很大,全面整合并升級原有規則,統一服務貿易投資規則和服務投資市場準入政策,這為我國加強與域內國家服務貿易往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國別層面看,RCEP既有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有泰國、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國家,還有柬埔寨這樣的欠發達國家。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市場、技術、產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在域內服務產業國際合作的供應鏈體系中將發揮重要的“紐帶”作用。從產業層面看,在RCEP帶動下,各成員國在服務領域的市場準入門檻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域內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體系將深度融合,中國與域內國家在金融、電信、交通、旅游、研發等服務產業的合作潛力將被大大激發,發展前景廣闊。(本報記者孟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