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大考,印證了深圳的城市力量。其中,深圳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在提供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防控疫情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以“金融擔當”助力深圳“精準防”,以“金融力量”確保深圳“穩增長 惠民生”。
服務實體 保障民生
面對更容易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深圳銀行業堅守金融服務實體初心,加強對小微企業“輸血”,推出了各種惠企利企實招。
深圳中行推出“普惠金融專項抗疫服務方案”,積極促民生、保就業,并通過提供線上“零接觸”服務、普惠金融專項資金支持、綠色審批通道、優惠利率、無還本續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支持農產品供給、防疫物資生產等重點企業,以金融力量支持企業提升產能、抗擊疫情。
農行深圳分行在持續貫徹落實各項減費讓利政策的同時,積極開展“優化企業賬戶服務、減費讓利在行動”宣傳活動。據悉,該行減費讓利政策已累計惠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企業超過20萬戶,減免金額超過1100萬元,助力小微企業降本紓困。
“請放心,我們24小時在線!”接到客戶的緊急業務需求,恒豐銀行深圳分行迅速響應,通過采取“線上+線下”“總行+分行”的協同聯動模式,高效服務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評價。浙商銀行深圳分行妥善安排受疫情影響的客戶業務,通過順延處理、靈活調整期限等方式解決客戶暫時困難。
疫情期間,某小微企業面臨貸款到期還款、運營開銷及近200名員工工資待發放的困境,江蘇銀行深圳田貝支行與深圳分行普惠派駐審批團隊急企業之所急,為企業金融需求開辟綠色通道,特事特辦,確保了企業運轉資金的通暢。
金融聚力 保鏈強鏈
作為世界經濟十強城市,全球工業、科技創新和外貿重鎮,深圳“雙鏈”是全球“雙鏈”至關重要的一環。
工行深圳市分行以“工銀e信”數字供應鏈產品為抓手,聚合核心企業、鏈條企業等多個協同主體,挖掘產業鏈貿易流、資金流和物流信息,將核心企業到期付款承諾數字化,賦予其沿產業鏈逐級拆分、流轉和融資,打造了覆蓋產業鏈各交易環節和全類型客戶的交易類“數字供應鏈”產品體系和服務平臺,疫情期間發揮了有力作用。
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深圳金融業積極進取,快速梳理出包括建設銀行“小微快貸”、交通銀行“普惠e貸”和“深i小微e貸”、郵儲銀行“小微易貸”、北京銀行“銀稅速貸”、深圳農商銀行“速易貸”和“稅e貸”等34款支持穩鏈補鏈強鏈的信貸產品,全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全部產品匯集在深圳銀保監局聯合市工信局、中小企業局在“深i企”平臺建設的“保雙鏈”融資專區中。產業鏈供應鏈相關企業可登錄“深i企”平臺“保雙鏈”融資專區自主申請,各銀行及“深i企”企業服務團隊將快速響應、高效服務,助力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確保金融支持精準到位。
保險方面,深圳保險機構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力度,向抗擊疫情一線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贈送保險,創新發展營業中斷險、疫情防控綜合保險等產品,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供更多保障,穩定外貿出口和產業鏈供應鏈。(沈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