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9日,北京——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或“集團”、“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代碼:601319.SH,香港聯交所證券代號:1339.HK),發布公司2024年中期業績。
經營指標概覽:
業績亮點
(一)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財務運營保持穩健
2024年上半年集團實現凈利潤304.55億元,同比增長13.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26.87億元,同比增長14.1%。
集團擬向股東派發2024年中期現金股息每10股0.63元(含稅),與投資者共享經營成果。
(二)業務規模穩中有進,資本充足實力雄厚
集團業務發展持續向好,2024年上半年實現保險服務收入2,616.29億元,同比增長6.0%,原保險保費收入4,272.85億元,同比增長3.3%。[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根據《關于保險業實施〈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發[2009]1號)和《關于印發〈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2009]15號),對規模保費進行重大風險測試和混合保險合同分拆后的保費數據。]財產險業務方面,人保財險業務規模穩步增長,實現保險服務收入2,358.41億元,同比增長5.1%,原保險保費收入3,119.96億元,同比增長3.7%;人身險業務方面,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搶抓業務發展機遇,實現保險服務收入243.62億元,同比增長14.8%,原保險保費收入1,152.87億元,同比增長2.4%。投資業務方面,在保費現金流的帶動下,投資資產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截至2024年6月末,集團投資資產規模突破1.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6.9%。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團凈資產3,457.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2%,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67%,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0%,資本實力充足雄厚。
(三)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經營質效持續優化
集團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經營效益指標持續優化。2024年上半年,保險服務收入增速較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高2.7個百分點。財產險業務方面,人保財險深入開展產品服務創新,業務規模穩步增長,財產險市場份額保持行業首位。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入同比增長20.0%,流動性水平顯著提高;綜合成本率為96.8%,持續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人身險業務方面,人身險板塊年期結構進一步優化。人保壽險期交保費占原保險保費收入的78.6%,同比提升6.2個百分點;公司五年期和十年期及以上占比同比分別提升0.8個百分點和3.6個百分點;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91.0%。13個月保費繼續率96.0%,同比提升3.9個百分點,業務發展可持續性大幅增強。人保健康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17.0%,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59.0%。投資業務方面,以跨周期視角優化資產配置結構,穩定集團投資收益水平。上半年實現總投資收益290.64億元,總投資收益率(年化)4.1%。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主動把握長久期國債和政府債配置機會,占比較年初提升5.2個百分點,穩步提升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業績,年化收益率4.89%,較去年同期提升6個基點,充分發揮投資收益“壓艙石”作用。[市場份額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原保險保費收入,自行統計和計算。從2021年6月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財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匯總數據口徑暫不包含保險行業處于風險處置階段的部分機構,下同。]
(四)彰顯央企責任擔當,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集團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八項戰略服務為抓手,優化保險產品,創新保險服務,聚焦投資方向,以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2024年上半年,集團承擔風險保障金額1,665萬億元,支付賠款2,042億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團落實八項戰略服務投資規模8,798億元。
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集團首席承保全球首個“核熱光儲”多能互補示范項目—中核田灣200萬千瓦灘涂光伏、中國星網高軌衛星等大國重器。加大產業保險供給,大力推廣產業園區保險綜合服務方案,為12.7萬家園區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7.4萬億元;大力推廣專精特新企業綜合保險、產業園區保險,承保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為7.62萬家和4.58萬家。推動設立現代化產業基金,整體投資規模100億元,重點投向聚焦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服務業以及現代化基礎設施領域。服務鄉村振興,農業保險為4,179萬戶次農戶提供農業風險保障1.47萬億元,海洋牧場保險模式入選農業農村部2023年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在浙江落地全國首單服務“千萬工程”專屬產品“新農綜”,在廣東、江蘇簽發全國首批農業種質資源保護保險;對國產自主可控領域加大產品供給,推動上海汽車芯片專屬保險首單落地。服務科技自立自強,豐富科技保險和知識產權保險產品,在江蘇落地全國首單中試綜合保險,在廣東、上海等落地全國首批專利、商標海外布局費用損失保險。支持科技自立自強投資資產規模369億元。服務增進民生福祉,積極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共承辦各類社保業務項目超千個,為近10億人次提供風險保障,長護險項目服務覆蓋7,871萬人次,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新單保費增長66.1%;新市民服務覆蓋962萬人次,開發“青山在·收入保障險”“回鄉福”等服務新市民產品。第二支柱年金管理資產規模6,000億元,較年初增長4.9%;支持增進民生福祉投資資產規模2,854億元。服務綠色發展,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與ESG工作頂層設計,集團簽署聯合國可持續保險倡議(PSI)。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綠色保險業務提供風險保障111.9萬億元,新能源車承保數量同比增長59.6%,支持綠色發展投資資產規模996億元。積極推進綠色運營,人保財險廈門集美支公司建成保險業首家“碳中和網點”。服務安全發展,地方性巨災保險覆蓋范圍拓展至17個省93個地市,推動全國首單全災種、廣覆蓋、長周期的綜合巨災保險在河北省落地,一張保單覆蓋全省7,400多萬城鄉居民,積極發展服務社會治理類保險,為16.4萬家企業提供安全生產責任風險保障4.5萬億元。服務區域發展,為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等國家重點區域建設提供保險支持,在上海高水平建設航保中心、科保中心和再保中心,新模式運營加快落地。設立粵東西北產業轉移基金,整體投資規模120億元,重點服務廣東省區域協調發展。服務“一帶一路”,中國海外利益業務覆蓋119個國家(地區),提供風險保障9,968億元。
(五)積極探索風險減量服務,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集團秉持“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企業使命,全力做好風險減量服務,推動構建風險減量服務價值鏈,推進風險減量服務提質、擴面、增品,切實發揮其對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加強保前風勘,在法人業務領域建立專業風勘、標準風勘、數字風勘分類實施的風勘服務體系,實現客戶全覆蓋。2024年上半年,完成專業風勘1,075筆、標準風勘10.2萬筆,出具數字風勘報告197.5萬份。加強保中預警,在安責險等重點領域提供風險減量服務84.4萬次,提供氣象預警430.4萬次,物聯預警4.3萬余次。組織開展大災應急實戰演練,創新繪制大災應急能力圖譜。加強災前排查,積極開展防災減損和風險排查,針對華南暴雨,提前部署和應用水浸物聯等設備,對1.5萬個客戶開展臨災巡查,對易澇點安排提示和值守,搶收、轉移農業保險標的,儲備保全場地、維修服務機構等重要資源。加強大災理賠,全力應對華南暴雨、廣東梅大高速路面塌方、云南昭通山體滑坡等一系列重大災害事故,第一時間開通理賠綠色通道,落實落細各項應急處置和理賠服務工作,重點提升涉及民生類、個人類業務的賠付速度和預賠比例。集團積極調度社會專業救援力量支援災區,2024年上半年,面向社會實施無差別救援5,942次,無差別人傷探視1,515次,以實際行動兌現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的莊嚴承諾。加強平臺建設,升級智能風險管理平臺“萬象云”,夯實風險減量服務技術底座,不斷提升風控服務數智化應用能力。
(六)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品牌價值顯著提升
集團積極踐行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宣導企業文化,凝聚系統發展共識;著力加強品牌建設,不斷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集團在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158位,連續15年上榜;在《2024年全球保險品牌價值100強》榜單中排名第七位,較去年上升兩位。
2024年上半年,通過打造更具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品牌形象,助力建設一流保險金融集團,服務公司高質量發展。集團舉辦了第十六屆客戶節系列活動,通過網絡直播、金融知識進社區和體育嘉年華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客戶服務體驗。冠名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雄安馬拉松”,并與中國輪滑協會開展合作,贊助多場城市賽事活動,進一步提升集團品牌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
集團進一步深化卓越戰略實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舉措成效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眾多媒體廣泛宣傳報道,相關信息全網發布及轉載超過18.7萬篇,持續樹立并展現了集團良好的企業形象。
集團加快構建“大消保”格局,設立消費者權益保護部,強化消保頂層謀劃和頂層推進,統一發布集團消保文化,投訴治理取得較好成效,人保財險、人保壽險和人保健康自收投訴同比減少14.9%。
(七)加速推進數字化建設,有力支撐戰略實施
集團加強數字化發展頂層規劃,制定數字化建設行動方案,部署實施一批數字化建設“無悔”項目,著力建強全集團算力底座、數據底座、智能底座、安全底座、技術路線、自主可控方案等“六個統一”的科技能力,打造集團核心科技競爭力。
優化算力資源布局,啟動西部數據中心建設,優化北中心運營,完成近300個應用系統回遷自有數據中心,逐步構建綠色低碳、智能化運營、彈性可擴展、安全可靠的數據中心集群和骨干網絡,形成兩地三中心的容災架構。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持續建設多云多芯統一云平臺,加快核心業務系統分布式改造和軟硬件基礎平臺國產化替代,并推廣使用各類安全管理平臺,做實網絡安全攻防實驗室,提高綜合防御水平。賦能商業模式創新,面向一線打造具備行業領先優勢的數字化創新能力,以數字化提升客戶體驗,智能技術服務平臺日均調用量超100萬次。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重組集團科創實驗室,2024年上半年全系統專利申請數同比增長44%,大力推進大模型生態建設,完成人保智友、人保知問等多個大模型產品試點上線。
(八)升級全面風險管理,提升風險防控質效
集團推動全面風險管理升級行動方案實施,構建全面、系統、周密的風險管理體系,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意識,切實加強風險防控各項工作,持續增強風險防控的主動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上半年,風險偏好執行情況良好,未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智能風控平臺上線應用,建立風險基礎數據管理機制,達成各類風險數據的統一匯集整合,開展常態化風險掃描、監控和預警。推進各級風險合規委員會常態化運行,持續完善投資評審委員會工作規則和審議標準,強化風險統籌管理和風險源頭管控。在全面監測基礎上,聚焦城投、不動產、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開展風險跟蹤評估,完善投后管理。持續鞏固夯實各級機構合規管理基礎,扎實組織開展合規檢查、合規培訓,創新形式推進合規文化宣導,加大風險合規績效考核力度,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執行力,堅決對違法違規問題嚴肅追責問責。持續推進“下評一級”內控評價機制深化落地,建立健全案防制度機制,指導主要子公司完善案防模型并推進信息化應用,推動風險防控向基層延伸。
未來展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首次提出建立科技保險政策體系、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平,同時對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揮各類商業保險補充保障作用、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出重要部署,充分體現黨中央對發揮保險功能作用的高度重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保險業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2024年下半年,集團將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動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保持戰略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提質,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與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改革創新,發揮集團整體優勢,堅決守住風險底線,全力確保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確保實現今年各項目標任務。
一是以更新作為做深做實戰略服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保險提出的部署要求,與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一體貫通、統籌推進,以做深做實八項戰略服務為重要抓手,深化相關領域的保險產品供給側改革,加強新領域新賽道保險供給,發揮好服務國家戰略的行業“頭雁”作用。
二是以更大力度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質量效益優先,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推動高價值業務增長,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業務發展;全面推進精細管理,全面推進降本增效,全面加強資負匹配,鞏固經營績效持續向好局面;扎實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堅持誠信經營,提升客戶服務質量。
三是以更實舉措抓緊改革落地。落實三中全會決策部署,圍繞治理改革、功能改革、模式改革、機制改革、數字化改革和國際化改革等方面,積極謀劃推進集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著力破解制約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問題。
四是以更高要求強化創新驅動。持續推動模式創新,做好財產險風險減量服務,加快推進大健康大養老生態建設。著力推進產品創新,積極研發首創原創產品,做好集團新質生產力示范項目培育。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培育,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領先技術。
五是以更大格局推進協同發展。優化協同發展機制,完善業務協同利益機制,不斷激發基層機構協同主動性。深化客戶資源共享,推動車險客戶、法人客戶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共享。加強綜拓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扁平化管理、專業性強的服務型共建隊伍。
六是以更強責任加強全面風險管理。著力強化風險防控,守住風險底線。更加注重系統性,從責任、體系、機制、能力等方面著手,系統全面提升集團風險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前瞻性,完善早期預警機制,做到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更加注重實效性,推動基層依法合規經營等重點領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