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西安9月7日電 (李一璠)記者7日從陜西省人社廳獲悉,為推動人社工作從服務企業、社區、學校等單一化的對象主體,轉變為服務園區、項目、產業等綜合性對象主體,陜西省近日出臺多項舉措,全面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才人事、勞動關系等工作主動嵌入產業園區、直達重點企業,促進人力資源高效開發利用。
記者了解到,陜西省目前共有各類產業園區289家,生產總值占該省生產總值的75%左右。產業園區的建設發展以及入駐企業、項目開工建設、投產運營,在用工保障、技能培訓、人才引進、社保參保登記等方面都衍生出諸多新需求。
近日,陜西人社部門先后赴西安、渭南、漢中等4個市的8個產業園區29家企業開展實地調研,收集產業園區及企業發展需求,查找人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研究明晰人社工作服務新思路、新舉措。同時,圍繞2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組織編制《陜西省重點產業鏈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陜西在各類園區內設置重點企業人社服務專員,承擔常態化對接聯系、宣傳落實政策、幫助招工引才、開展紓困解難等職責;系統梳理招聘用工、助企紓困、人才支持、和諧勞動關系等人社領域惠企利企政策服務包,直達園區、直達企業,發揮政策最大效力。同時,優化“秦云就業”動態精準就業服務系統,完善服務功能,推進數據共建共享,信息互通互用,打造人社便企服務線上主渠道。
陜西省人社廳官方表示,該省為提升勞動力市場信息匹配效率,探索建立政校企常態化協作機制,通過組織高校畢業生赴園區企業觀摩見習應聘、組織園區企業與勞動力密集地區及技工院校開展勞務合作等多種方式,推動院校與企業間高效率溝通、對接、合作,形成院校按需培養人才、企業精準引入人才、人社部門專人服務的深度協作模式。
除了“人社服務進園區”的新舉措,陜西各地還頻現“花式”招聘活動以及“接地氣”的就業服務。
例如,渭南市富平縣將“夜間經濟”與“人才經濟”有機結合,創新推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夜市”。日前,該縣舉辦了202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夜市”活動,現場40家企業現場擺攤挑燈覓才,2000多個崗位、10多項優惠政策吸引了眾多求職者前來咨詢、應聘。參加此活動的求職者王馮犇表示,“就業夜市”涵蓋的崗位類型較多,對“就業夜市”這種創新性的招聘形式十分認可,求職者與企業面對面進行交流的效率與效果均有所提升。
寶雞市麟游縣則通過“縣級建中心、鎮村辦工廠、線上搭平臺、線下送服務”的方式,積極探索創新就業服務模式,打造“15分鐘”家門口就業圈,將本地求職招聘信息實現精準對接,民眾通過電子崗位地圖定位,即可直觀查看“家門口”的就業崗位。該縣還通過零工信息的動態收集更新,建立零工“即時快招”服務模式,提升就業服務整體水平。
據悉,今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就業面臨的風險挑戰增多。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陜西聚力穩就業,不斷加大就業優先政策實施力度,努力保持就業大局穩定,接連出臺多項政策舉措,緩解就業兩端面臨的壓力,助企紓困穩崗位,同時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容量,解民眾“燃眉之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