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天津8月28日電(記者翟翔、黃江林)記者28日從首屆網絡空間安全(天津)高峰論壇上了解到,當前,計算機病毒、漏洞利用攻擊、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等傳統網絡安全風險仍然是主要的網絡安全威脅來源。挖礦病毒、勒索病毒、僵尸網絡和木馬攻擊活動依然猖獗,特別是2023年,針對我國組織機構的計算機病毒攻擊進一步增長。
當日,以“共建網絡安全,共治網絡空間”為主題的首屆網絡空間安全(天津)高峰論壇在天津開幕,500余位來自中央機關、國家部委以及網絡安全領域的院士、知名專家學者和科研機構、院校、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網絡空間安全形勢、共享網絡安全理念、共商網絡安全對策。
論壇期間,記者從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獲悉,2023年針對我國個人用戶的計算機病毒攻擊事件數量呈現進一步下降趨勢;與此同時,針對組織機構的計算機病毒攻擊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呈現上升趨勢。這反映出攻擊者在對攻擊目標的選擇上具有明顯的趨利性,相對于個人用戶,攻擊組織機構明顯具有更高的潛在收益。
教育、金融、衛健等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由于承載了大量公民敏感個人信息,成為2023年黑客攻擊竊取數據的重點目標。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論壇上表示,當前,勒索病毒變種眾多,攻擊者往往采用復合式攻擊手段,應建立縱深防御的內生安全體系、全鏈條數據安全防護體系、一體化網絡安全運營中心。
本屆高峰論壇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辦,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天津市公安局承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