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居民消費筑底向好態勢日漸顯現,服務消費強勢反彈,商品消費溫和增長。從全年看,我國消費總體呈現復蘇態勢,消費活力不斷釋放。但由于就業、增收等方面承壓較大,消費結構性復蘇特征將持續。在這種情況下,《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直面激發消費潛力的堵點難點問題,其出臺有利于更好降低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短板弱項,為想消費、敢消費營造良好環境,在疫后經濟觀察期、恢復期,為促進消費穩定復蘇做出積極貢獻。
一、當前消費呈總體恢復態勢,消費基礎設施限制不可忽視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總體呈現復蘇態勢。在消費場景快速修復的帶動下,服務消費大幅回暖,餐飲消費的規模和增速已超疫情前水平,疫情以來旅游出行人次和收入首次超過2019年同期,全國演出市場加速復蘇,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與此同時,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商品消費溫和增長,吃穿用必需品消費增勢穩定,能滿足大眾娛樂健康等需求的升級類商品增勢較好。
【資料圖】
但也要看到,復蘇強度力度不及預期問題逐步顯現。特別是雖然消費人流量、熱度都明顯回升,但是以人均消費、客均消費為代表的消費支出強度仍然偏低,例如旅游收入的恢復速度要明顯慢于旅游人次的恢復速度,顯示出消費復蘇仍處于觀察期,需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呵護、培育。
需看到制約當前消費可持續復蘇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是短期問題,主要來源于疫情影響尚未徹底消退,居民、企業等市場主體需要時間回補前期沖擊帶來的損失,疫情疤痕效應反映出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愿仍待修補;另一方面是中長期問題,一些短板弱項、體制機制性問題對消費的影響依然存在,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這其中,消費基礎設施的短板弱項已經對消費釋潛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二、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成就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消費市場總量穩步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消費基礎設施的數量和質量都已實現顯著提升。
一是城市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成就。從城市看,廣義的消費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商貿綜合體、社區商業、連鎖化經營、商品交易市場等消費購物場所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等交通物流設施等,以及新型基礎設施,主要解決去哪消費、如何抵達等問題。從實際情況看,以中心商圈及商業街區為核心、以社區商業為基礎的多層次城市消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已經取得明顯進步。一方面,商業綜合體等大型商業設施顯著增多。據贏商大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存量購物中心5685個,體量達5.03億平方米,全國有5472家3萬㎡以上的購物中心。與此同時,城市交通物流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現代物流快速發展,“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城鎮覆蓋和互聯互通水平明顯提高。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53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90條,運營里程9584公里,車站5609座。近年來,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在城市發展迅速,截至2021年6月底,5G基站已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5G終端連接數約3.65億戶,千兆寬帶用戶達到1362萬戶。城市即時配送體系快速發展,與之相關的即時配送倉儲設施等也發展較快。
二是農村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從農村看,消費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生活性基礎設施和流通性基礎設施。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農村電網、供熱燃氣設施等,為廣大農村居民消費提供基礎性服務。流通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鄉村道路、農村通信、用于農產品銷售以及農村生產資料購買的流通輔助設施等。經過大力建設,我國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農村公路里程453.14萬公里,較2015年增加55.08萬公里;農村郵政行業各類營業網點11.7萬處,較2015年增加5.4萬處;全國郵政農村投遞路線10.4萬條,較2015年增加1.3萬條;全國鄉鎮、建制村通客運班車率超過99%和93%。在電網建設方面,2015年底我國全面解決了無電人口用電問題,農村電網網架結構更加堅固,裝備水平不斷提升,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穩步提高,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戶均配變容量等指標顯著提升。
三、消費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制約消費意愿能力
但是消費基礎設施總體還存在對消費結構升級需求的滿足不夠、對于數字化經濟發展趨勢的迎合不夠等一系列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仍較為突出,特別是農村地區消費基礎設施的短板弱項相對較多,制約著消費潛力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一是多層級消費基礎設施格局有待進一步完善。從實踐看,當前我國多層級消費中心建設仍處于發展期,尚未形成優質高效科學的不同層級的消費中心。主要依托特大、超大城市的國際和全國性消費中心尚需進一步提質升級,主要依托省會和綜合實力比較強的地級市的區域性消費中心尚需進一步挖掘培育,主要依托地區中小城市和重要縣(市)的地方特色消費中心建設相對滯后,仍需進一步發力。如果消費基礎設施的多層級格局構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則不同區域、不同消費能力水平的群體都可以較為便利得實現消費行為,避免想消費但無處消費等問題的出現。
二是農村消費基礎設施短板亟待補齊。雖然農村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是與城鎮水平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農村地區大量10千伏電網網架結構薄弱,單鏈線路過長,供電半徑過長,配電變壓器布點少。同時,部分地區線路老化嚴重,一旦出現用電負荷沖擊,低電壓線路瞬間燒毀的情況時有發生。與此同時,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水平相對偏低,還存在物流設施網點不足、資源整合不夠、配送成本高等短板,特別是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尚未建成,搭載和整合日用消費品、農資、農產品等農村商貿物流資源尚未得到高效傳送、有效對接。國家電網數據顯示,2022年農村年戶均停電時間是城鎮的3.5倍。對于農村來說,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仍低于城市,制約了新型消費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上年底,農村網民規模占網民整體的28.9%,低于城鎮占比42.2個百分點;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1.9%,低于城鎮水平21.2個百分點。
三是消費基礎設施支持政策的穩定性多樣性有待提升。在已有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中,更多支持的是工業、交通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已有部分政策的施行范圍尚未擴展至消費基礎設施,從而存在一定的投資短缺。與此同時,已出臺的部分支持城市消費聚集區建設、農村商貿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政策存在固定期限(例如三年或者五年),尚不能滿足持續建設、持續投入的實踐要求,如果在政策穩定性等方面實現突破,則有利于城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四、多措并舉提升消費基礎設施水平
《措施》主要舉措直面當前消費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瞄準了當前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基礎設施難點,有利于更好改善居民消費條件。
一是加快培育多層級消費中心,重點突出。對全國居民來說,由于地區、收入、行業、觀念等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偏好的消費場景、消費內容存在差別,如果是單一、同質、不加區分的消費中心,可能很難滿足多樣化需求。這就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具有相互補充、各有特點的消費中心格局,以商業設施、集聚品類等方面的豐富度來更好滿足不同居民的需要。對城市居民來說,90后、00后加速成長為消費市場的主要群體,中高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他們對于現有成熟商業體系設施存在更多新要求,特別是對步行街等進行智慧化改造升級的要求日益強烈,消費者希望通過數字賦能、服務增值來打造更高端、更活躍的消費業態,實現更優質的消費環境,更好滿足青年需求以及中高端需求。同時,在疫情影響下,小范圍生活便利化需求也更加突出,實現即時消費、家門口消費的需求顯著增長。《措施》從全國多層級消費中心布局、城市商業體系升級優化、社區商業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舉措,及時回應了消費升級之下消費需求豐富化趨勢。
二是著力補齊消費基礎設施短板,直擊痛點。對于城市來說,城市更新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在已有消費基礎設施和新興消費場景建設中實現有效對接,特別是在打造更多融合社交、購物、文娛等功能的城市“第三空間”等方面具有較強需求,是激發消費新需求的重要問題。對農村來說,新形勢下,如何推動縣域商貿體系提質升級,如何進一步暢通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機制,顯得更加迫切。因為隨著農村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特別是農村居民中高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其消費升級需求不斷增強,解決農村消費“有需求、難實現”的硬件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措施》從城市更新、縣域商業體系、農產品倉儲冷鏈建設等角度提出舉措,重點解決城鄉消費基礎設施中較為突出的短板弱項。
三是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有的放矢。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政府政策支持是重要影響因素,是激發市場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消費基礎設施建設也不例外。當前,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重點用于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水電氣熱、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明確禁止專項債資金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等相關領域。在實踐中,除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城鄉電網、城鄉冷鏈倉儲設施、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領域以外,仍有部分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等尚未得到專項債有效支持。因此,《措施》將符合條件的消費基礎設施相關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范圍,實現了政策領域的小突破,為下一步消費基礎設施可持續升級帶來了較強支撐。同時,《措施》還考慮到用地等政策訴求,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舉措。(國家信息中心鄒蘊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