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海玉樹8月26日電 題:泰國文旅達人首訪瀾滄江源:野生藏獼猴會“賴”在訪客懷中
作者 張添福 肖玉笛
“我看到了藏獼猴,我覺得它不怕人。為什么不怕人,我不知道!”夜宿尕爾大峽谷的陳慕筠有點好奇,藏獼猴甚至會“賴”在訪客懷里,“可能這些藏獼猴覺得我們可以共同相處”。
【資料圖】
陳慕筠來自泰國普吉島。日前,她參加由中國新聞社指導的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獲得首屆“瀾湄印象”短視頻大賽二等獎,并跟隨中外攝影師、專家學者、文旅達人等,順著扎曲河(瀾滄江—湄公河上游干流),抵達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尕爾大峽谷。
8月22日,參加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的嘉賓經過扎曲河畔。 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除了扎曲,囊謙縣還分布著巴曲、孜曲、吉曲、熱曲等瀾滄江源頭區域的重要支流。尕爾大峽谷離青海省會城市西寧至少有1000公里,山坡上散落著幾戶居民,而藏獼猴、巖羊亦是此間不折不扣的“居民”。
五年前,陳慕筠博士畢業后,在老撾工作,住宿地點就在瀾滄江—湄公河河畔。“我那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這條江,每天早上第一眼就能看見。”
“現在我到了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區域,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陳慕筠首次踏足此間,體驗當地生態和文化,“看到這條江能流到老撾、泰國等國家,很激動、很開心。怪不得人們說,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人們‘同飲一江水’”。
“這里的自然環境保護得很好,也設置了保護區。”陳慕筠每到一處,便掏出自拍桿和手機,拍攝Vlog。“我用泰語講,視頻里打上漢字,希望可以幫到正在學泰語的中國人,或者學漢語的泰國人。”
在瀾滄江—湄公河發源地玉樹州雜多縣以及下游的囊謙縣,因高原旗艦物種雪豹、金錢豹而著稱。“現在天氣熱,雪豹和金錢豹都跑到山頂去了。冬天山頂雪大,它們才會下山找食吃。”康巴漢子更卻桑丁擔任陳慕筠一行的向導。
2014年開始,更卻桑丁拿起相機,記錄到不少雪豹、金錢豹、棕熊、白唇鹿、胡兀鷲等野生動物的珍貴影像。“這段視頻,雪豹正守著它的獵物——黑色毛發的牦牛。”更卻桑丁向參加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的嘉賓分享自己的作品。“拍攝這段視頻時,我距離它只有七八十米。再靠近,我也害怕,但它們幾乎不傷人。”
8月22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尕爾大峽谷內的星空。中新社記者 何倩楠 攝囊謙縣白扎鄉的成林巴毛今年18歲。她騎著一輛摩托車,車把上掛著編織袋,車身上別著一把夾子,“這邊每年會來很多游客,難免產生垃圾,我雖然不是生態管護員,但我的家人都支持我撿垃圾”。成林巴毛說,“我們這邊很多人都在撿垃圾”。
“當地居民為了保護環境,付出了很多,也做得很好,我沒有看見一點垃圾。”陳慕筠說:“我可以跟他們心連心溝通,我想介紹泰國朋友來這邊。”
“倉廩實而知禮節。”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玉主表示,瀾滄江上游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但景色大美。“要注重在發展過程中培育當地居民生態保護意識,實現經濟增長和生態保護理念相結合。讓大家明白,保護生態就是在創造財富。”
“今天我所看見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見,也能讓后代繼續無損地看見。”正在此間調研的北京市朝陽區永續全球環境研究所博士彭奎表示,未來,需要和很多人合作,讓當地特色通過自然生態體驗和國際生態旅游得到全世界認可。(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