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21日電 (記者 李姝徵)中國首家金融專門法院——上海金融法院21日發布建院“五年報”:上海金融法院建院五年來共審結金融案件39594件,總標的額超萬億元。
2018年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揭牌成立。當日,上海金融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建院五年來的工作情況。官方數據顯示,建院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41077件,審結39594件,總標的額達11112.27億元,五年收案總數約為建院前上海中級法院十年金融案件總和的2.6倍。申請執行標的金額達3558.12億元,約占滬全市法院申請執行標的總額的25%。
(資料圖)
據上海金融法院方面表示,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受理的證券類案件、融資類案件持續高位運行,保險類等其他案件數量基本保持平穩。
8月21日,上海金融法院聚焦金融專門法院高質量發展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圖為當日發布會現場。上海金融法院供圖數據顯示,上海金融法院歷年受理案件排名前三位的案由為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
其中,證券類案件數量持續保持高位,共受理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16435件(不含執行),標的額約67.15億元,涉及40家上市公司。據院方表示,2022年以來,隨著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代表人訴訟機制等推廣應用,訴調對接機制進一步完善,證券糾紛示范案件大幅上升,而平行案件數量同比有所下降。
金融市場是社會經濟運行的“晴雨表”,金融案件變化與市場發展密切關聯。
上海金融法院方面表示,例如,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調整,部分房地產企業因融資引發的票據糾紛呈現增長趨勢。數據顯示,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共審結涉房企票據案件713件,其中2018年9件,2019年54件,2020年98件,2021年85件,2022年302件,2023年(截至8月19日)165件。
上海金融法院方面表示,金融案件中反映出多種類型的金融風險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流動性風險。金融借款、債券、票據等案件數量和標的金額高企,暴露部分企業的流動性風險,金融機構債權風險上升。個別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問題,影響金融體系安全,同時引發大量金融案件。
二是涉眾性風險。證券、基金、理財、互聯網融資平臺等金融案件往往涉及大量的投資者和消費者,眾多個人在金融活動中因利益受損提起訴訟,呈現出鮮明的涉眾性特征。
三是合規性風險。部分案件中反映出相關企業和金融機構未嚴格遵守監管要求,合規風控不嚴、經營行為不規范。違規設置資金池、虛構擔保品、違規信息披露、非法集資等引發的民行交叉和民刑交叉問題在金融糾紛中表現較為突出。
上海金融法院在通報中表示,糾紛變化與資本市場改革高度關聯,法治化治理合力需進一步強化。
證券類案件變化趨勢與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密切相關。例如,隨著“資管新規”發布和落實,“剛性兌付”被打破,投資者對受托管理人等主體提起訴訟,包括涉適當性義務糾紛、涉保底安排糾紛、涉清算義務糾紛、涉通道業務糾紛等。股票發行上市注冊制全面推行后,欺詐發行糾紛成為重要的證券糾紛類型,其行為認定與責任形式均與傳統虛假陳述案件存在區別。
據院方表示,司法案件與金融改革的高度關聯性,要求金融監管部門、司法機構、金融業界等共同努力,深入研究市場基礎制度重大改革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形成法治化治理合力,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