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競威武員工慶祝旗下武漢eStarPro獲得2022 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春季賽總決賽總冠軍(2022年6月17日攝)。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中國電子競技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華洪立、馬欣然
“經過近10年的努力,從小眾游戲愛好者到走上亞運會的舞臺,我們都覺得很興奮。這兩天正在忙著訓練,希望更多人看到中國電子競技的蓬勃力量。”eStar電競俱樂部選手羅思源說。
一個月后,羅思源將和俱樂部隊友孫麟威代表中國參加杭州第19屆亞運會王者榮耀亞運版本電子競技項目。這是電競首次成為亞運會的正式競賽項目,并被記入國家獎牌榜,預計共產生7枚金牌。
“杭州亞運會的舉辦是一劑‘強心劑’,給我們從業者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對于中國,乃至整個亞洲來講,這是積極發展電競產業的良好契機。”談起此次入圍,eStar電競俱樂部母公司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猷君說,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電競表演賽中,中國代表隊奪得“兩金一銀”,很期待中國選手能夠再得佳績。
受益于數字技術的更新迭代,中國電競正在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中國電競用戶規模約4.88億,全國電競產值、發展速度、觀眾人數均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
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劉昕說,當前,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青少年體育,電競不僅為體育產業精準聚焦細分人群提供便利條件,而且為廣大網民提供豐富的產品服務,從而釋放出三重紅利——推動產業創新、提升城市形象和建設體育強國。
電競運動與社會經濟緊密聯系,涉及體育、娛樂、電信、軟硬件設備制造等多方面的電競產業,對于新時代體育發展的產業優化升級、提升創新動力等提供了重要契機。
“電競已成為數字體育產業的熱門賽道。”中國社科院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黃楚新說,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電競經濟則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為消費增長潛力創造了新機遇。
7月14日,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項目國家集訓隊部分成員在2023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上亮相。新華社記者 王豐 攝
為更好助力產業持久發展和規模增長,推動電競產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中國持續推進電競教育和理論研究。
早在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就頒布了《電子競技賽事管理暫行規定》,為電子競技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與規范。2019年,人社部將“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列為新職業。
中國電競市場規模的上升態勢,也刺激行業人才的旺盛需求,帶動電競教育發展。2016年,電子競技與運動管理專業被歸于體育類專業。目前已有中國傳媒大學等65所高校開設了電競相關專業。
今年4月,中國電競產業研究院在上海揭牌成立,并公布了首批24位專家和7家合作單位,廣州體育學院數字體育教研室主任魏冉便是首批專家之一。
“研究院能夠通過頂層設計來布局‘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應用和發展,能夠更好提升中國電競產業的研究水平和服務能力。”魏冉說。
電競也承擔了一定的文化交流和推廣的角色。
近期,北京環球影城推出了王者榮耀英雄巡游盛會,上演融合中國電競文化和潮流元素的“一出好戲”。
“我十分開心看到跟中國年輕人更親近的元素注入。”北京環球度假區市場營銷及銷售高級副總裁趙霖說,在文旅強勁復蘇背景下,游戲IP走向線下業態,是主動融入本土文化、豐富樂園體驗活動的有益創新。
隨著中國電競產業規模的日趨壯大,各地在場地、宣傳、現金、活動報備、教育及人才輸送等方面陸續出臺政策為電競市場保駕護航。
近年來,上海市出臺《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把建設“全球電競之都”作為目標。廣州市提出,構建集游戲研發、生產制造、內容制作、賽事舉辦、場館建設、直播轉播等于一體的游戲電競產業生態圈,加速打造“世界電競名城”,并積極培育百億元級游戲電競產業集群。
“多座城市積極擁抱電競產業,主要是看好其帶來的經濟發展機遇。”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分析,電競產業擁有非常雄厚的群眾基礎,流量背后就是效益提升、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動力。
黃楚新認為,當電競與亞運會等傳統賽事完成磨合,建立規則、標準和體系將成為電競產業未來的重要課題,這需要社會公眾更新觀念,更需要行業自身付出持久的努力,繼而提升中國電競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