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華夏經緯網畢節8月20日消息(記者 楊洋) 8月19日,由貴州省臺辦主辦、畢節市臺辦承辦的202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之看畢節”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兩岸的媒體人和在陸在黔臺青共20人參加活動。本次活動將通過走進畢節、深入在黔臺企、與當地先鋒人物及臺胞代表等近距離互動交流的方式,充分展現畢節經濟社會、歷史文化、非遺傳承和鄉村振興等領域的發展圖景。
當天,一行人來到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先后參訪了化屋村露營基地、觀景臺、苗繡車間,觀賞苗族多聲部民歌和打鼓蘆笙舞,隨后乘船游覽烏江。
觀景臺
站在觀景臺上,烏江源百里畫廊在朦朦霧氣之中,壯美景色映入眼簾。在兩岸媒體鏡頭之下,苗族少數民族風情濃郁,山峽峭壁雄偉險峻,游客絡繹不絕……同行臺青為眼前風景贊嘆,切身感受著化屋村發展現狀。
苗族打鼓蘆笙舞表演
然而,據當地有關人員介紹,在十幾年前,化屋村卻是一座坐落于懸崖之上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徒手攀爬、手扒巖”是當時村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交通艱難,信息閉塞,一度是全村的發展難題。
為了發展,多年前全村搬遷到山下江邊,近年來依托烏江源百里畫廊的自然風光、苗族村寨的獨特人文資源,隨著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惠民政策持續精準發力,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順利在2017年摘掉貧困“帽子”;2019年底,全村實現貧困人口動態“清零”;2021年,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稱號。
如今,化屋村舊貌換新顏,不僅發展了民宿、餐飲等相關旅游行業,苗繡等民族傳統工藝產業也快速發展。化屋村是黔西最具代表的苗族聚居村落,全村1133人,苗族占比96.7%。當地通過建立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專項基金等措施,大力發展苗族刺繡、草編、蠟染等傳統工藝產業發展,推動民族傳統文化與技藝傳承。
臺青走進化屋村露營基地
“沒有來之前,我對貴州的印象是可能沒有那么發達。但今天來到這里之后,感覺蠻震撼的。”參與活動的臺青彭翊如表示,“鄉村振興”這個名詞過去對她來說只是一個概念,“今天來到這里(化屋村),其實不太能想象之前這里是多么貧窮,但現在感受到的是高端、漂亮、好看,想要拍照、打卡。”現在的化屋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村,正快速邁向鄉村振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