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上海8月17日電 (記者 繆璐 李佳佳)“我們國家還沒有完全擺脫發展中國家的身份,這個時候提出減碳,其實是自我加壓。如果不考慮碳排放問題,我們已經有幾十年經濟快速增長的成功經驗,但現在我們既要發展速度,又要更改發展模式,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成功,這將為解決全球碳排放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院長、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伍江17日在第一期“碳講堂”上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
8月1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院長、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伍江接受采訪 周孫榆攝
作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家,中國在2020年9月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長三角地區肩負著探索區域新發展格局的戰略使命,成為全國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區域。
伍江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是最近幾十年經濟活動最活躍、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這些也給它的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沖擊。要讓生態綠色成為它的底色,挑戰十分巨大,且需要很長的周期。
自2019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揭牌以來,經過近幾年的建設,伍江認為:“建設已初見成效。”他指出,初見成效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立后,開始清理對自然生態環境不友好的人們的生產及其他活動,加強綠化建設,對污染企業進行搬遷等。另一方面,在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上,增加創新型規劃——近零碳規劃。
2022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發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全國雙碳領域首個跨省域的重點功能片區實施性專項規劃。該《規劃》將把水鄉客廳打造成區域"跨域共治、低碳韌性、智慧共贏"的近零碳模式典范作為發展愿景。
在水鄉客廳區域中,一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該建筑采用四合院形制,四角分別設置滬蘇浙皖主題展示空間,一起朝著長三角一體化的原點向心,這個點也是滬蘇浙兩省一市行政邊界的交匯點,四個空間通過三座步行橋相連,實現兩省一市交界地跨域跨河互連互通,這便是方廳水院。
伍江說:“水鄉客廳是整個示范區的核心,那么核心里面還有一個核心,就是方廳水院。方廳水院考慮了很多綠色建筑和節能要求。目前正在幫助方廳水院建立一套綜合能源系統,因為我們發現碳的排放和碳的控制,最主要是能源。”
水鄉客廳一方面在建造上盡可能減少能源消耗,最理想的狀態是實現零能耗建筑,另一方面,將能源進行儲存,最終進行統一分配,用最高效率使用綠色能源。
伍江表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沒有經驗可循,也沒有教科書可以借鑒,所以一定是困難的,但同時又是樂觀的,因為科技水平一直在進步,“我們今天很多假設是建立在目前已掌握的技術之上,未來技術上的進步,一定能解決我們目前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也期待科技的進步為綠色發展提供更多的工具和路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