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臺灣有關部門發布的7月份各項數據顯示,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外貿出口等各方面表現不佳,引發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現行政策的高度關注,也導致民眾對當前的經濟環境導致生活困境的極度焦慮。對此,臺灣工業總會法寶白皮書建議“恢復兩岸務實交流對話,凝聚大陸政策共識”,以促進臺灣經濟發展。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也坦言,兩岸政策是臺灣的重中之重,兩岸的穩定發展是臺灣經濟的一個重要基石。
誠然,臺灣經濟狀況的問題除了受到外部大環境的影響之外,主要的原因是民進黨當局錯誤的經濟措施所致。不管臺灣有關部門和政客如何粉飾掩飾“悶經濟”的困境,臺灣民眾最有發言權,通過一組組的統計數據就可以發現他們對臺灣經濟前景的悲觀。解決臺灣經濟困境,促進臺灣經濟發展,穩定的兩岸關系、務實的兩岸交流、互利的兩岸合作才是確保臺灣經濟改變復蘇乏力和向好發展的動力源。
放下政治偏見,以交流推動發展。臺灣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核心CPI同比上漲2.73%,創下半年來高點;出口同比下降10.4%,連續11個月負增長;機械出口同比減少21.7%,連續12個月負增長。這些數據足以說明,臺灣的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都面臨嚴峻形勢,未來發展前景也不樂觀。尤其值得高度注意的是,兩岸的經濟合作發展,7月臺灣對大陸出口同比減少16.3%,4月份更是減幅達到26.7%。對此,島內民眾的消費指數“偏向悲觀”,幸福指數也是直線下降。眾所周知,臺灣是“淺碟型”的小型島嶼經濟體,兩岸的經濟發展對臺灣經濟至關重要。可是,民進黨當局揣著明白裝糊涂,無視臺商臺企累計在大陸投資超千億美元、各類臺企數萬家的事實,大搞“反中仇中”,強推“綠色恐怖”,力促“兩岸經濟脫鉤”,配合美國企圖對大陸“脫鉤斷鏈”,在此情況下,大陸依舊為了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多措并舉,有關部門和地方為他們分享發展機遇、提供同等待遇,通過各種渠道推動推進兩岸經貿合作,通過務實的兩岸交流合作為臺灣經濟發展提供無限動力和無限機遇。臺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表示,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兩岸貿易往來密切,兩岸不應該不交往、不來往。有關人士也指出,臺灣缺才、缺水、缺電、缺地等問題嚴重,唯有確保兩岸關系的和平穩定,才能維系臺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同時,臺灣可以利用大陸廣闊的市場提升臺灣產品的競爭力,擴大出口,轉型發展,降低島內物價水平,提升臺灣民眾福祉。為了臺灣經濟更好的發展和未來,為了臺灣同胞能夠有更多的福祉和更大的利益,民進黨當局只有放下政治偏見,拿出務實行動和誠心善意來,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以交流推動發展,以合作深化融合,在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中助力臺灣經濟更好發展。我們欣慰的看到,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用行動和腳步支持兩岸交流合作,積極融入到大陸經濟發展大潮中,成為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貢獻者享受者。
改變錯誤政策,以合作解決困境。臺灣作為出口導向性經濟體,出口占整體GDP比重六成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臺灣出口已連續10個月衰退,為過去14年來最差;工業生產指數、外銷訂單,均是過去13年來最差情況。今年上半年累計出口金額2021.1億美元,同比衰退18%,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慘表現。民進黨當局錯誤的兩岸政策,比如阻擋兩岸經貿合作,惡意限制大陸商品輸送臺灣,禁止大陸相關企業在臺灣發展,這些錯誤政策和政治主張導致ECFA后續服貿協議簽署之后遲遲未能生效,無法惠及更多臺灣同胞。臺灣長期能夠對大陸取得貿易順差,2022年整體順差500億美元的情況下,對大陸卻有1500億美元的順差,可見ECFA的優惠力度之大。對此,侯友誼、柯文哲都呼吁和希望重啟兩岸服貿、貨貿的協商談判,推動兩岸務實交流。另外,民進黨當局打壓封堵兩岸經貿的錯誤政策,為了謀求一己私利,不惜犧牲臺灣經濟前景,損害損毀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為兩岸正常經貿和人員往來設置諸多障礙,限縮打壓兩岸經貿和各領域互利合作。比如,“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第一部分協議正式簽訂,民進黨上下對此異常亢奮,全面發起宣傳攻勢,炒作“臺美關系升級”“臺美經濟聯系緊密”等概念。但具體到臺灣所獲的實際利益,臺經濟官員卻答不出來。再比如,強力推動的所謂“新南向”政策,根據臺審計部門報告,臺灣地區與新南向國家去年度貿易額達1802億余美元,近5年進來出口貿易額雖增加,但貿易出超卻由2018年之194億余美元,縮減至去年之134億余美元,大幅下滑約三成,且檢視近5年對新南向貿易出超,大抵呈現下滑趨勢。致使島內生產毛額相對減少對于臺灣經濟困頓局面,島內各界憂心忡忡,一些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向大陸,紛紛建言當局重啟兩岸服貿、貨貿談判,期盼通過加強兩岸經貿合作,拉動臺灣經濟成長。所以,民進黨當局只有改變錯誤的經濟政策,放下違背經濟規律推動的“脫鉤斷鏈”,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利用兩岸各領域合作才能解決臺灣經濟目前和未來所面臨的困境困難,讓兩岸務實合作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
摘掉有色眼鏡,以互信提升質效。國臺辦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6月兩岸簽署的ECFA截至到2022年底,大陸累計對臺減免關稅85.2億美元,惠及超過2100家臺灣企業。數據也顯示,大陸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數據顯示2022年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為大陸,占整體出口比重38.8%。可是,民進黨當局始終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兩岸經貿交流。把兩岸經貿互利合作看成是“洪水猛獸”,打著“抗中保臺”的旗子,抹黑“九二共識”,幻想融入美國“民主供應鏈”,企圖通過與美國加強經貿關系降低與大陸的經濟依賴程度,對兩岸經貿交流進行政治操作和人為設限,阻擾、干擾、威脅、破壞一連串的“組合拳”逆流而動,違背主流民意民愿。這種行徑最終不得民心,激起民憤,遭到兩岸同胞的反對和聲討。相反,大陸并沒有因為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而改變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助力和對臺灣同胞福祉利益的傾力,在堅持一貫的“兩岸一家親”理念下,積極、務實、有效地推動兩岸經貿交流持續向前向好深度發展,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惠臺政策措施,為廣大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生活、工作創造安心暖心放心的環境,以實際行動和務實舉措提升臺灣同胞在大陸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當兩岸同胞在越來越熱絡的交流交往中,彼此包容,彼此幫助,彼此扶持,在面對面、手牽手的接觸中消除誤解實現心靈契合,在互信的基礎上建立和鞏固的親情感情,一定能夠經受住任何風雨考驗和險阻檢驗,事實已經充分證明大陸始終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堅強后盾和有力支撐,始終是臺灣同胞圓夢的港灣和打拼的沃土,在這種形勢的驅動驅使之下,兩岸經貿合作一定能夠取得質量和效益的雙豐收。
我們有萬千理由相信,兩岸務實交流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將讓臺灣同胞獲得更多利益和福祉。奉勸民進黨當局早日放下政治偏見,改正錯誤政策,摘掉有色眼鏡,以兩岸和平發展的心態與眼光,為臺灣經濟發展做實事,為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做善事。(評論員賈永輝)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