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社青海果洛8月15日電 (劉洋)15日,青海大學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新全在首屆青海果洛人才論壇上介紹,青藏高原關鍵物種種群數量與20年前相比增加2至3倍,受威脅等級下降,高原生物多樣性恢復迅速。
青藏高原是中國面積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第三極”之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獨特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趙新全表示,以上個世紀末或80年代野生動物受嚴重威脅時為參考值,之前報道顯示藏羚羊大概數量不足兩萬只,近年來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以明顯改善,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多,藏羚羊由保護初期的不足兩萬只增加到六萬至七萬只,藏野驢缺乏參考值,但是如今數量已恢復至3.6萬只,野牦牛和白唇鹿也在一萬只左右,所以青藏高原生物關鍵物種種群數量較20年前增加2至3倍。
7月28日,在青海玉樹可可西里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的“高原精靈”藏羚羊。 劉洋 攝
據了解,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國科學院組織開展了首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老一輩科學家參加綜合科考,通過收集大量標本和科學資料,出版一系列相關專著,為青藏高原地區的區系分類、資源保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
據趙新全介紹,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時,通過大面積普查發現,青藏高原過去許多年沒有出現的物種又重新出現,同時不管是食草動物種群還是食肉動物種群數量都在不斷增加,生態系統整體性趨于完整。
“此次考察研究通過使用新技術手段開展調研,更好地研究及發掘了青藏高原地區物種新紀錄。”趙新全說,這些前瞻性的工作也揭示了區域生物多樣性分化和適應的冰山一角,有待更加系統和深入地調查和研究。
趙新全提出,將通過統籌中國科技力量組建生態監測、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與模式集成為主的區域性科技創新聯盟和新型研發機構,不斷優化區域科研體系,建設好“三江源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與研究三江源綜合科考基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