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8月11日電 題:述評:“Z世代”臺青為何青睞“登陸”實習?
作者 郭其鈺
(資料圖)
因蘇軾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后雨》,來自臺北教育大學的學生王佩儒對浙江杭州產生了一種特別的向往。這個暑期,她如愿來到杭州一銀行實習,開始自己的職場初體驗。
疫情后的首個暑假,不少臺灣青年選擇“西進”大陸開啟暑期實習之旅,學習技能、積累經驗,為以后扎根大陸發展打下基礎。這既是“Z世代”臺青對祖國大陸的向往,亦是大陸對臺青的包容與吸引,可謂“雙向奔赴”。
然而初來乍到,生活會不會適應、工作能不能跟上?很多臺生都是第一次來大陸,難免有這樣那樣的顧慮。
“后來發現擔心都是多余的。”王佩儒“現身說法”,其因為學習專業不同,實習之初擔心無法融入金融這個陌生領域,但在實習中發現課程體驗都是循序漸進的,她很快了解了相關金融業務,掌握了基本工作技能。
良好的環境,和諧的氛圍,讓王佩儒產生了未來在大陸工作生活的想法。在她看來,相比臺灣,大陸的實習就業機會更多,特別是隨著各種惠臺政策推出,臺灣青年在大陸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活。
8月5日,臺青參訪在浙臺企康師傅美味工廠。浙江省臺辦 供圖
浙江與臺灣隔海相望,近年來,該省發布多項惠及臺青臺胞舉措,敞開大門與臺青共享發展機遇。今年暑期,近200名臺灣學生來到浙江各地開展實習。
臺生簡碩言就讀于寧波大學,今年暑假他選擇留在大陸實習給自己“充電”。雖然時間還不長,但他在實習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浙江故事”。
“我實習的部門主要負責車輛保險領域,在工作中對接最多的就是車企。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吉利汽車,它的生產線已經幾乎完全實現了自動化。”簡碩言表示。
為了利用假期更多了解浙江、融入大陸,臺生們除了工作實習之外,還走進夢想小鎮、浙江大學、西子航空、在浙臺企等參訪交流,切身感受大陸的發展變化。
來自臺中科技大學的劉玟已經是第二次來大陸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六年前,第一次來浙江溫州的實習經歷她還歷歷在目,“這幾年的發展真是日新月異,現在外賣甚至都可以送到酒店房間門口。”
劉玟此前在臺灣有創業計劃,來大陸后格外關注各地的營商環境。“我發現在浙江創業甚至有專門的輔導團隊,再加上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發展機遇,所以想把自己的創業想法放到浙江來實現。”
如其所言,當前臺青在大陸創業就業領域更加多元,文創、農旅等服務業小體量臺企與當地經濟社會融合度高,發展前景向好。同時,大陸“扶微助小”政策也為許多臺青增添了信心。
如今年7月,浙江發布《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促進浙臺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采取設立臺商產業園區等方式,幫助中小型臺資企業解決購地、用地等發展空間問題,支持其就地轉型升級,抱團集聚發展”。
多年來一以貫之的支持和幫助,吸引著廣大臺青“用腳投票”。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浙實習、就業、創業臺青人數近10000人,臺青創業項目達1000多個。
“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祖國大陸,越來越多臺青逐夢、筑夢、圓夢的故事,讓這句話成為了現實。(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