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題:5500億背后服務戰悄然打響,快遞業下半年或越來越“卷”?
中新財經記者夏賓
一邊連著生產線,一邊關系消費者,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中國物流需求整體呈現溫和復蘇,其中快遞業務重回穩步增長。國家郵政局發布《2023年6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上半年,快遞業務量超600億件,同比增速超17%,快遞業務收入有望超5500億元,同比增速在11.5%左右。
【資料圖】
上半年,順豐控股以1224億元的營收繼續排名第一,圓通的市占率超越韻達爬到第二,申通則取得了業務量77.31億票……從目前已公布的業績來看,各大快遞公司的表現各有千秋,但其單票價格的走勢卻出奇一致,反映出快遞業暗流涌動的價格角逐。
業務量增長帶來了營收提升,但單票收入仍不及去年同期。從6月份的數據來看,順豐、圓通、韻達、申通四家的單票收入分別同比下滑2.44%、9.33%、9.73%和11.95%。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分析稱,隨著消費者對快遞服務需求增加,為吸引更多客戶,企業可能采取一些促銷措施,如降低價格或提供折扣等,這會導致平均單票收入下降。而新興的快遞企業可能以低價競爭為手段,使整個行業平均單票收入下降。此外,行業規模擴大也可能導致快遞單票收入下降,因為大量訂單會對運營成本產生影響。
安信證券分析師孫延指出,考慮到各快遞上市公司追求均衡發展,加盟商利潤微薄,再大幅降價將影響企業穩定,預計7至8月淡季有望看到價格競爭趨緩。
拼價格之外,拼服務也是上半年的快遞行業的關鍵詞,而時效、上門成了兩大關鍵詞。
3月,菜鳥打響第一槍,其率先推出“1212”半日達模式。中午12點前下單,下午到;晚上12點前下單,次日上午到。隨后,京東物流上線“云倉達”業務,將電商配送時效進一步縮短到“半日達”。
5月,申通、順豐也啟動“升級”,申通宣布加入菜鳥智選倉配,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重點經濟圈提供從支付到簽收的真次日達服務。順豐特快則大幅提升次日達履約率,并快速拓展次晨達城市覆蓋范圍。中通緊接著宣布升級標快業務,在66個大中型城市推出“標快送貨上門,承諾不上門必賠付”。繼菜鳥、順豐之后,中通也加入“不上門必賠付”的服務競爭。
進入下半年,快遞業拼服務仍在繼續。8月初,菜鳥供應鏈表示,下半年其還將加速半日達開城節奏,預計本月內再開7城。8月9日,山東順豐速運推出“360”同城半日達產品,且順豐“同城半日達”服務擴展至全國140余城。
從“打價格戰”到“打服務戰”,這其中既有監管的原因,也反映出市場的變化,電商行業從過去的狂飆突進,開始遭遇“獲客瓶頸”,增量用戶難尋的情況下,就必須做好精細化運營存量用戶的服務。
“用戶需要驚喜,不只商品帶來的驚喜,也需要服務帶來的驚喜。”某旗艦店商家告訴中新財經記者,當他們將快遞,從不上門的服務商切換為上門服務商之后,最直接的反應是,老客復購提升了8%,直接帶來了生意的增長。
菜鳥集團在今年6月28日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也公布了一個案例,乳業龍頭伊利在天貓上的部分旗艦店去年開始試用菜鳥速遞服務,物流問題投訴下降30%,大促物流成本下降30%,退貨率也少了一倍,且老客戶復購占比提升了10%。
安信交運研報分析稱,在此競爭環境下,看好龍頭恒強,在穩定的加盟網絡支持和運營實力下,有望有效擴張份額,推動規模效應與管理效應充分降本,帶來業績韌性。
比拼服務的關鍵其實在于模式競爭。有觀點認為,今年菜鳥推出的半日達服務,就是與京東、順豐等同行開啟了供應鏈競爭。進入下半年競爭或將進入白熱化,快遞業會越來越“卷”。
市場產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對供應鏈極為敏感的快消行業。從去年年底開始,菜鳥供應鏈與雀巢、聯合利華、百威、達能等全球十大快消巨頭頻頻進行高層互訪,合作深度和廣度擴展,逐漸走向“廠+倉+配”一體。
快遞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對中新財經記者表示,現在看,京東、菜鳥其實是不同模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