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是汽車產業的重要集聚地,匯聚了大量汽車品牌主機廠及各類汽車零部件廠商。圖為在位于湖北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工人在流水線上生產作業。新華社
本報記者|杜壯
上半年經歷了全產業鏈轉型、價格大戰的汽車產業,正在加速變革。
(相關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汽車消費品零售額22409億元,增長7%。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汽車消費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約為10%,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有利于促進消費升級,加快形成強大的內需市場。
新能源乘用車消費表現亮眼
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在一季度汽車產銷同比下滑的情況下,二季度汽車產銷明顯恢復。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成為最大亮點。7月3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突破2000萬輛,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吉利汽車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市場競爭加劇、價格亂象頻發、品牌淘汰加速等,讓市場競爭環境錯綜復雜,但整體市場向好。傳統燃油市場與新能源市場則出現了兩極分化,傳統燃油市場下滑,但仍有需求空間;新能源市場則增長迅猛,插混產品增長明顯。
與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傳統自主品牌同比增長的態勢相比,造車新勢力上半年出現分化。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總交付量達到13.91萬輛,已超過2022年全年,但蔚來和小鵬年度目標完成率不及三成。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看來,一季度,整體車市處于負增長狀態;4月以來,在同期低基數影響及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汽車市場持續好轉,產銷量延續增長態勢,上半年累計實現較高增長。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研究員趙娟對本報記者表示,上半年,從傳統和新興對比看,新能源乘用車消費表現亮眼;從自主和合資對比看,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占率53%,占據半壁江山,創歷史新高;從高端和低端對比看,豪華車型和高性價比車型廣受消費者青睞;從一線和二三四線對比看,二三四線城市的汽車消費貢獻度逐漸提升。
為何要提振汽車消費
截至2022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達3.19億輛,同比增加5.81%,千人汽車保有量為256輛,與歐美發達國家500輛以上的千人汽車保有量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但同時說明,未來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消費的不斷升級,汽車市場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目前,穩生產、促消費、完善配套設施,一系列舉措旨在擴大汽車消費,全面釋放汽車市場潛力。
6月2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信部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明確了2024~2027年的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據悉,這已是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的第四次延期。
7月7日,商務部等1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聚焦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活躍二手車市場等,提出了6個方面、12條政策措施。
7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汽車消費若干措施》提出了多項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優化汽車購買使用管理制度措施。
實際上,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出臺實施多項促汽車消費政策,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部分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購稅政策,在實施首月便減征車購稅71億元,減征車輛達109.7萬輛,促進了汽車消費。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推出補貼優惠,深圳、沈陽、杭州、濟南、南京、武漢等多地開始發放新一輪購車補貼。
為何要提振汽車消費?趙娟認為,一方面,宏觀經濟溫和增長,內需和外需均呈現不足,汽車作為出口“新三樣”產品之一,成為促進我國優勢產業出口、支撐貿易向好的關鍵;另一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關鍵時期,通過消費端的發力來促進生產端的技術迭代和升級,以持續保持領先優勢。
“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延續,直接降低消費端的購車支出;充換電站基礎設施(包括有線與無線)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充換電站標準的統一或一致,提升了便利性,從使用端打消車主的后顧之憂;二手車跨區域交易,促進消費端換新。”談及促進消費的有效手段時,趙娟如是說。
“危”與“機”之間如何穩增長
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掀起了一股降價潮,無論是新能源車企還是傳統車企都紛紛調整價格,甚至一些熱門車型的價格跌破了歷史最低點。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如今已經打響,這場席卷全國的價格戰不過是汽車產業整體轉型的一個側面,但背后也蘊含著汽車市場消費趨勢的變化。
積極擁抱新能源成為行業的一大發展方向。目前,汽車產業鏈在加速重構,曾經讓中國車企“頭疼”的汽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也換成了“三電”(電機、電控、電池)和智能軟件等。從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上半年數據來看,在新能源汽車“揚帆出海”背景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5.0%,與之相關的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充電樁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6.4%、53.1%。
提及汽車產業下半年的發展,趙娟認為,上半年價格戰的頻現主要由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降價所引致,根據特斯拉上半年的財報以及馬斯克所釋放的信號,在下半年宏觀經濟下行的預期下,特斯拉仍有選擇降低價格以確保銷量即市場占有率的可能性。
事實上,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復雜,一些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消費需求依然不足,行業運行仍面臨較大壓力,企業經營仍有諸多挑戰。
在“危”和“機”并存之下,要想做到“穩”,趙娟建議,生產端要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確保現金流和推進技術迭代,構筑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消費端要進一步提升用戶經營,從用車體驗、舒適度、便捷性等多方面強化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同;海外端要做好政策預判,以更好應對諸如歐盟國家對我國汽車進行反傾銷調查、設置高關稅和高進入門檻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