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最近,北京大學黨委書記率北大、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等5所大陸大學多位師生赴臺參訪交流,先后前往臺灣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大學、東華大學等臺灣高校交流,并前往臺北、臺中、新北、新竹和花蓮等縣市參訪,兩岸青年親密互動、真誠交心,許下“青春作伴,未來同行”的共同心愿。應該說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訪問,引發廣泛關注、獲得高度評價,可說是好評如潮。由于這次參訪是三年多來大陸高校首次組團赴臺交流,外界將之形容是在烏云翻滾的臺海照進一縷陽光,在關系高度緊繃的兩岸吹入一股春風,為雙方民間交流往來打開了一扇之門,有助于推動兩岸間的往來特別是青年間的雙向交流,也有利于促進兩岸關系的發展,緩和臺海緊張局勢。然而,就是這樣一次深具意義的交流訪問,卻受到了民進黨執政當局的一再刁難、阻撓,險些胎死腹中,未能成行。這充分說明,當前不僅臺海風云變幻,兩岸關系高危緊繃,即便兩岸普通的民間交流也仍是阻力重重、任重道遠。
民進黨執政當局雖一再表示維持臺海現狀,積極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卻是說一套做一套,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倚美謀“獨”,倚美抗陸,不斷挑戰大陸政策底線,使得臺海局勢風高云急,兩岸關系高危緊繃,甚至于兩岸民間的交流往來,也是想方設法加以阻撓。這次外界高度肯定、好評如潮的大陸師生團赴臺參訪交流,民進黨方面一如既往處心積慮,攻擊詆毀,妄圖阻止。自馬英九3-4月間回鄉祭祖并率臺青年學子赴大陸參訪交流結束后,為延續交流,馬英九基金會即規劃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等5所大陸高校師生,于7月訪臺在臺灣5所大學進行教育交流并到相關縣市參訪。然而,面對區區幾十位大陸師生訪臺,民進黨執政當局如臨大敵般,臺大陸事務部門先是放話不要提出申請,因為“不會通過”,說什么該案“沒有重要性、迫切性、不可替代性”。后又技術性卡關,臺教育主管部門甚至要求島內負責接待的島內大學提出“維安計劃”,故意出難題,變相阻撓。一位曾經參與過大陸人員赴臺審查工作的人士認為此舉實在是“荒謬可笑”。據其介紹,既然有邀請單位(馬英九基金會),所有可能涉及到維安規劃,均應由邀請單位負責,行程中涉及到單位學校,依照慣例,學校只要出具同意函,官方既不會要求學校說明必要,更不可能要求提出相應的“維安規劃”。當局相關部門的做法,就是故意上眼藥,刻意阻撓,直到參訪出發日前三天才同意核發入臺證,可謂是能拖則拖,一心想攪黃此事,使得這趟行程差點泡湯。即便是參訪交流展開后,民進黨仍不放過,不斷滋事,該黨“立委”賴瑞隆有意挑起政治爭端,稱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歡迎海報上僅稱“馬英九先生”。大陸事務部門負責人邱太三繼續酸言酸語地指責訪問團“統戰”。
其實這次的參訪交流受阻只是個縮影,民進黨執政當局阻撓兩岸交流往來可是長期一貫的。無論是陸生訪臺、大陸觀光客來臺,或者臺灣青年與基層民眾赴陸交流,民進黨一再處心積慮全面阻攔。7月14日臺北夏季旅游展,臺灣旅游交流協會邀請大陸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以及九省文化和旅游單位、旅游企業等,參加人數200余人,采取項目申請赴臺參加。臺當局各職能部門也是百般阻撓,故意踢皮球。臺大陸事務部門稱,自己不是準駁機關,無法響應。臺交通部門表示,大陸單位申請來臺從事專業交流,會由各個相關主管機關提供評估意見,遲遲不給出答復,無疑是想讓申請方知難而退。
由上可見,蔡英文所謂推動疫后健康有序的交流,只是說說而已,根本是假。民進黨執政當局的這種態度和做法,根本的原因就是“仇中”“抗中”,即便是兩岸的民間交流往來也仍將是困難重重,民進黨方面出于一黨之私,為謀“臺獨”,就是不愿看到兩岸關系改善,兩岸人民走近,對于兩岸青年間交流互動更是十分排斥,害怕他們融合一體。所以,未來要持續推動兩岸關系、即便是民間交流往來,一如國民黨人士賴士葆所言:“還有崎嶇漫長的路要走。故此,借用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在最近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的一段話送給民進黨當局:“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包括兩岸青年在內的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希望民進黨當局正視兩岸青年的愿望和需求,取消對兩岸交流合作的種種限制,不要再人為地設置種種障礙,不要害怕兩岸青年交流交往,更不要讓同學們失望、寒心。”(楊澤軍 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南京市涉臺咨詢專家組成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