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張顏沛本報記者|張洽棠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將圍繞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目標,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對標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提升整機裝備可靠性水平,壯大可靠性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一批產品可靠性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制造業企業。
可靠性作為反映產品質量水平的核心指標,是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經過多年探索發展,我國制造業可靠性取得了顯著成效,部分產品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產業基礎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提出“兩步走”目標:第一階段到2025年,聚焦補短板、強弱項,按照夯基礎、優服務、促提升的思路,通過開展技術攻關、建立標準體系、完善公共服務等舉措,力爭形成100個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實施可靠性提升,為實現第二階段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第二階段到2030年,聚焦鍛長板、促成效,按照樹標桿、強帶動、促轉化的思路,充分發揮可靠性標準引領作用,推動10類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可靠性公共服務機構和可靠性專業人才,促進我國制造業可靠性整體水平邁上新臺階,成為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實施意見》聚焦機械、電子、汽車三個行業,通過實施可靠性“筑基”工程,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提高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及基礎工藝可靠性水平,為相關行業整機產品可靠性提升奠定基礎。通過實施可靠性“倍增”工程,促進可靠性增長,推動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據悉,聚焦機械、電子、汽車這些重點行業,是因為這三個行業產業規模大,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高,輻射帶動能力強,且具備一定的可靠性工作基礎,在制造業可靠性提升中具有代表性。機械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已具備相當規模,部分產品可靠性水平提升明顯;電子是工業基礎行業,行業體量大、市場競爭充分,對其他行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重點企業均已建立完善的可靠性管理體系;汽車的安全可靠性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息息相關,行業可靠性實踐起步早、步伐快、水平高,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可靠性技術和管理體系。《實施意見》聚焦這三個行業,一方面,通過提高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可靠性,促進相關行業產品可靠性提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另一方面,發揮行業基礎優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為其他行業樹立典型示范,帶動制造業可靠性整體水平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強化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環境。其中明確,要落實企業可靠性技術研究、產品設計開發、中試階段測試驗證等環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加大對可靠性提升的激勵力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