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這是由中國的發展道路、根本任務、對外政策和歷史文化傳統決定的,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抉擇。中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需要必要的國防力量來對外抵抗侵略、保衛祖國,對內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保衛人民和平勞動。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外交部:中國始終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 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對于美方炒作“中國軍力威脅論”,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3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一些人居心叵測、混淆是非,反復炒作“中國軍力威脅論”,實質是為自己搞軍備擴張、維持軍事霸權,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尋找借口。我要指出的是,中國始終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軍力的增長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有助于維護亞太和世界和平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我們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實際行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
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這是由中國的發展道路、根本任務、對外政策和歷史文化傳統決定的,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抉擇。
中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需要必要的國防力量來對外抵抗侵略、保衛祖國,對內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保衛人民和平勞動。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
近年來,中國在自身經濟不斷增長的基礎上適度增加國防建設投入,完全是正當、合理的,不針對任何國家,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希望各國能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國防建設。中國愿繼續與各國一道,不斷加強在安全領域的互信合作,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做出貢獻。
中國政府不斷提高國防費透明度。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多次發表國防白皮書,詳細介紹中國國防費的投入規模和使用方向。中國每年的國防費預算都納入國家財政預算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查批準,這一過程完全是公開透明的。
中國參加了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和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并以建設性態度參與“聯合國軍事開支標準報告制度”。這表明了中國政府致力于提高軍事透明度,增進與世界各國軍事互信的積極態度。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合理確定2023年國防支出規模 比上年執行數增長7.2%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表示,中國政府堅持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方針,根據國防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合理確定國防支出規模。近年來,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保持了國防支出適度增長,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國防支出1.58萬億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7.2%,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55萬億元,比上年執行數增長7.2%。增加的國防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按照軍隊建設“十四五”規劃安排,全面加強練兵備戰,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二是加快建設現代化后勤,實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加速科技向戰斗力轉化。三是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保障重要領域改革舉措和急需政策制度實施,提高軍事治理水平。四是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持續改善部隊工作、訓練和生活保障條件。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積極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從2008年起每年向聯合國提交上一財政年度軍事開支報告。與美國等軍事大國相比,中國的國防支出不論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國防支出、軍人人均國防支出等都是比較低的。中國有限的國防支出完全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專家評中國2023年國防費預算:按美元換算低于2022年
面對新的國際形勢,中國今年的國防費支出倍受外界關注。據報道,今年國防費預算約為155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增幅比去年上調0.1%,這是中國國防預算連續8年保持個位數增長。
軍事學者和專家表示,在各國普遍增加軍費的新形勢下,今年國防費用預算按照美元換算,實際上是低于2022年國防費用預算的,隨著國防安全的需要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防費會保持適度增長,但中國既不會走一些西方國家追逐霸權,“國強必霸”的老路,也不走軍備競賽、窮兵黷武的邪路,中國將保持定力走和平發展道路。
軍事專家:中國保持定力走和平發展道路
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中國的國防費開支一直以來都是適度增加,中國不會謀求和其他國家搞軍備競賽,“雖然我們的鄰國日本,以及歐洲一些國家都在大幅增加軍費。美國今年向國會提出的2024財年國防預算有可能會占GDP比重突破4%,但中國的國防預算始終保持在占GDP1.4%-1.5%左右。相比較而言,世界軍費預算占比GDP的平均數是2%,而中國遠低于2%。中國也有足夠的能力將國防預算增加到2%,但中國保持了克制,沒有大幅度增加國防費用。這證明中國在發展國防建設上是適度的,不會和任何國家搞軍備競爭,走和平發展道路。”
宋忠平進一步指出,我們沒有如外界所猜測那般大幅度增加國防費,也是大國自信的表現,“隨著中國現在軍事規模不斷增加,能力不斷增強,我們有足夠的信心來應對復雜局勢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不像其他一些國家窮兵黷武,比如日本開始向軍國主義邁進,美國開始用武力來謀求新的霸權,這些都不是中國所追求的,中國所追求的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要相匹配,要適度發展均衡”。
根據介紹,中國的國防費主要用于改善官兵的待遇,保障戰斗力的生成,列裝更多的武器裝備以及增加軍事訓練的頻度、廣度和深度。
軍事學者表示,中國國防法規定:“國防經費依法實行預算管理。”中國是堅持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中國軍隊是堅持依法治軍的法治軍隊。人民解放軍實行嚴格的財政撥款和預算管理制度,依法依規管好用好國防費,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軍事學者也表示,從1998年開始,中國政府在定期或不定期發表的國防白皮書中,向國內外公開介紹國防費數量、保障范圍、主要用途等,“中國國防費根本不存在、也沒有必要存在所謂的 ‘隱形軍費’”。他還認為,中國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實行積極防御,這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防政策。“中國既不會走一些西方國家追逐霸權,‘國強必霸’的老路,也不走軍備競賽、窮兵黷武的邪路。無論國防費投入多少,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擴張、永遠不謀求建立勢力范圍,也永遠不搞軍備競賽、永遠不會威脅任何國家。”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國防部網、環球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