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對自動駕駛商業化推進有力,尤其是北京的探索,“車內無人”商業化邁出重要一步。智能駕駛龍頭德賽西威的產品集中在感知層和判斷層。汽車電子龍頭均勝電子正持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汽車產業的融合。中科創達將推出面向中央計算的全棧軟件平臺——中科創達整車操作系統
(相關資料圖)
◎孫小程 記者 俞立嚴
打車打到一輛“空無一人”的智能車并完成全部行程,將不再是科幻場景。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日前宣布,在京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基于有關管理細則,企業在達到相應要求后可在示范區面向公眾提供常態化自動駕駛付費出行服務。百度、小馬智行等企業近日也獲得上海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
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獲悉,國內首個“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牌照將于近期在北京發放,首批企業有望取得相應經營許可。業內專家表示,對標國際前沿,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和應用加速發展,“全無人”智能車正在駛近。
“車內無人”商業化邁出重要一步
7月7日,北京市自動駕駛辦公室宣布,在京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正式邁入自動駕駛“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新階段。北京市自動駕駛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先行區通過對政策與監管體系的持續迭代創新,為企業技術能力驗證與服務經驗積累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基于前期對無人化技術能力的充分驗證,本次開放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主要考察企業服務能力。
先行區在“車內無人”全流程管理方面有三項重點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對自動駕駛企業商業化服務能力的考核。一方面,增強對車輛安全運行、接管次數等方面的指標考核;另一方面,新增專家評審機制,對企業的應急能力和安全運營能力進行評審。
二是強化日常監管。要求參與企業1:1在遠程配備駕駛人,對遠程駕駛人及安全專員的職責分工做出更加嚴格的規范,加強對企業的日常監督。
三是嚴格執行處罰機制。建立清零機制、退回機制,嚴格關鍵技術指標考核,確保對企業違規操作、違反要求等行為進行及時有效處罰。
與此同時,上海、深圳等地也在加速推進智能駕駛發展。7月8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能駕駛論壇上,百度智行、AutoX安途、小馬智行等三家企業15輛車獲得上海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獲得牌照的企業可以在浦東新區行政區域內劃定的路段、區域開展車內全無人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
6月17日,在“2023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暨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創新大會”上,深圳坪山區政府為安途智駕、鵬電集團和蘿卜運力聯合體等頒發智能網聯汽車無人商業化試點牌照,同時,還首次為美團、新石器、白犀牛等頒發無人小車測試牌照。
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近期各地對自動駕駛商業化推進有力,尤其是北京的探索,“車內無人”商業化邁出重要一步。如果牌照頒發后,在北京亦莊區域可以召喚到駕駛座沒有安全專員的徹底無人的智能車,付費完成出行全過程,這對于傳統的出行業態將是顛覆性的改革。
助力Robotaxi形成商業閉環
行業龍頭特斯拉對于自動駕駛的時間節點更為樂觀。7月6日,在上海舉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視頻發言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大約在2023年年末就會實現全面自動駕駛。當前特斯拉已經非常接近沒有人類干預的全自動駕駛狀態,在美國的道路上測試很少會需要人工干預。
6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將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組織開展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示范應用,支持L3級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
羅蘭貝格合伙人吳釗對記者表示,在智能駕駛領域,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和Robotruck(自動駕駛卡車)被認為是將率先落地的兩大商業模式,而 “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是Robotaxi商業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目前,國內對自動駕駛的政策規定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基于安全員是否在駕駛位,分為主駕有人和主駕無人;二是按照商業化進程來劃分,包括測試(內部測試,不可載客)、示范運營(可以載客,但不可收費)、商業化(可以載客,可以收費)。
在自動駕駛領域,國內一線城市成熟度明顯領先。其中,上海、廣州、深圳在無人化狀態、商業化方面都在積極推進,北京目前在無人化和商業化結合方面相對走在最前列。
2022年7月,北京亦莊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迎來無人化商業試點。今年3月,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進入“車內無人”載人示范應用階段。截至目前,無人化測試車輛共計116輛,測試總里程近200萬公里。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累計訂單量超150萬人次,用戶好評率達95%以上。
參考發達國家市場,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與監管政策的支持,是Robotaxi 落地的必要條件。
小馬智行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于自動駕駛行業而言,Robotaxi能否打通商業閉環,是關乎自動駕駛商業模式成敗的關鍵。目前市場對自動駕駛商業模式的設想有兩種:一是面向乘用車車主收費,提供自動駕駛服務;二是提供Robotaxi服務,以代替司機的人工費用。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自動駕駛賽道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中國自動駕駛汽車行業規模預計將從2015年的30.5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267.6億元。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余寧認為,L0—L2級別較低級別的智能駕駛被稱為輔助駕駛,而隨著行業發展,L3級別以上智能駕駛為高階自動駕駛(ADS),主要依靠激光雷達、高清地圖、域控制器等融合方案來實現自動駕駛。
余寧對記者表示,自動駕駛是一整套相互融合的系統,包括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個層面:感知層用來感知周圍環境,進行識別和分析,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決策層是負責規劃路徑和導航;執行層則負責汽車加速、剎車和轉向,這三個層面是投資細分賽道三大方向。
伴隨鼓勵政策的密集發布,布局智能汽車領域的上市公司近期也披露了自動駕駛最新動態。
智能駕駛龍頭德賽西威的產品集中在感知層和判斷層。公司近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高算力平臺IPU04已在理想汽車等客戶實現規模化量產,并有大量在手訂單將陸續實現量產配套,為智能駕駛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德賽西威透露,輕量級智能駕駛域控制器IPU02將推出更多新方案,適配國內車市的中低至中高價位區間車型這一最大的細分市場。隨著國內L2、L2+級ADAS產品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公司輕量級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汽車電子龍頭均勝電子稱,在高級別自動駕駛領域,公司正持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汽車產業的融合,定位于一級供應商,圍繞智能電動汽車新的電子電氣架構,積極推進高算力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智能網聯產品等研發及商業化,具備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能力,并通過軟硬件深度垂直整合,提供從底層研發到規模化量產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另外,大模型也被認為將會賦能自動駕駛。開源證券最新研報指出,大模型重塑自動駕駛算法,L3級自動駕駛正加速到來。大模型在自動駕駛中應用趨勢明確。在云端,大模型可以發揮參數量增加帶來的容量優勢,用于自動駕駛數據自動標注、數據挖掘、通過蒸餾方式訓練小模型等;在車端,大模型可用于合并用于不同檢測任務的小模型等方面,節省車端計算環節所需的推理時間,增加自動駕駛安全性。目前,包括小鵬汽車、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廠商正加速推動城市道路輔助駕駛功能落地。
此前和大眾汽車合作的中科創達稱,公司將推出面向中央計算的全棧軟件平臺——中科創達整車操作系統。該平臺基于公司在操作系統和大模型領域的先進技術打造,具有安全可靠、生態中立等特點,并能實現算力彈性伸縮、數據無縫共享,以及創新的AI人機交互等能力,從而幫助主機廠和Tier1充分利用域控平臺以及中央計算平臺所帶來的競爭優勢,推出更加智能的汽車產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