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野貓水村文化廣場
入夏的鄂西野貓水村,土家院落、苗家寨子里一朵朵石榴花猶如火焰般探出枝頭,明媚動人。伴著微微涼風,一撥撥避暑“候鳥”休憩其間,讓這座“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更加生機盎然。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野貓水村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團堡鎮堅持踐行這一主題的一個縮影。近7萬人的團堡鎮,少數民族人口占比超過六成,正在譜寫“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繁榮民族經濟”的新篇章。
共同締造,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位于團堡鎮中部的野貓水村,318國道穿村而過,村里有古塔、古湖、古井、古樹,是一個集游玩觀賞、陶冶情操和康養宜居的絕佳之地。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支部。近幾年,野貓水村著力打造支部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五好”黨支部;先后整合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省級少數民族資金、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幫扶資金等1600余萬元,實施“親水”“暢路”“暖心”等一批民生工程。
一座160余年歷史的宜影古塔,既是野貓水的地標也是“網紅塔”,曾被路口一棟民房遮擋,民房還阻礙了進出通道的拓寬。去年5月,村黨支部書記冉從巍帶隊三赴浙江金華與外出務工的房主夫婦協商,滿滿的誠意終于得到房主的應允拆遷。通過發動群眾參與,原本需要90萬元建成的宜影廣場,最終只花費了60萬元。
看到村里變化日新月異,舉家常年在外務工的村民冉瑞毅,主動拿出屋前場壩建起17個公共停車位,并捐資5000元給村級“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項目。
42歲的村民周勝全外出在廣東務工多年,2020年返鄉經營民宿。今年剛進入7月份,民宿接待已滿員,周勝全夫婦每天忙碌不已,還聘請了4位村民幫工。
目前,野貓水村已申報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正對照4A級旅游景區標準打造宜影湖鄉村旅游點。夏季日均接待游客700余人,觀光游覽、體驗采摘、住宿飲食等年收入超過千萬元,野貓水村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飯”。
打好康養牌,讓傳統院落華麗轉身
“涼爽利川 度假天堂”,是利川市的旅游定位。“康養+”產業建設,在團堡鎮如火如荼地推進。
在團堡鎮店子坪村,轉業的“土家漢子”張紹濤,為帶領鄉親發家致富,辦起了俠客寨民宿。
恢宏的土家風格寨樓,古香古色的居住環境,俠客寨頗有金庸筆下的江湖風韻。在利川市首批星級民宿評定中,俠客寨曾脫穎而出獲評“四星級民宿”。
無獨有偶。地處團堡鎮金龜村的“四方桂園”,門前兩株110多年的金桂樹一年兩度開花、香飄十里。
去年5月,團堡鎮招引的廣東四方洞藏酒業公司,建設了集白酒釀造工藝、酒類品鑒、品牌展示于一體的“四方桂園酒莊”,后續將圍繞功能酒研發、產旅融合開展建設。
“作為一名返鄉發展的蒙古族企業家,我將繼續動員村民共同建設和美鄉村,擔起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廣東四方洞藏酒業公司負責人劉洪表示,既讓企業扎根更深、走得更遠,也讓群眾收入更多、發展更快。
“近年來,團堡鎮加強特色村寨建設,逐步形成了民族元素突出、建筑風格獨特、布局整齊劃一的山鄉村落,開啟了鄉村振興新引擎。”團堡鎮黨委負責人說,鄉村建設美美與共,社會治理井井有條,全鎮處處呈現出高質量發展新氣象。
內引外聯,讓民族團結綻放異彩
“肉連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屬利川土生土長的、以獨特的肢體表演為主要形式的舞蹈品種。去年起,團堡鎮持續開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課堂”活動,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當‘肉連響’非遺走近孩子,文化傳承就有了持續的動力;當孩子走近非遺項目,健康成長就獲得了文化的滋養。”團堡鎮永興小學負責人表示。
在團堡鎮長岳小學,利川市民宗局與新疆籍企業家努爾麥麥提•圖蓀托合提、“肉連響”傳承人劉守紅等,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校園宣傳。團堡鎮朱砂民族小學與杭州市蕭山區高橋小學,愛心結對、捐書共讀,共話民族情……在團堡鎮第二小學的校園文化墻上,一幅幅生動的油畫,展示著和睦、誠信、仁愛等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展現著各民族和睦相處的情景。
清華大學團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在團堡鎮黃泥坡村掛牌后,清華大學新雅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偉特表示,今后每年讓大學生開展兩個星期的農業勞動,通過耕讀生活培養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增進各民族間深情厚誼。
“土家農二嫂”余芙蓉,是團堡鎮商會黨支部書記、湖北農二嫂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她通過直播形式,讓昔日名不見傳的土苗山貨出圈出彩,僅去年就銷售農副產品6000余萬元,被評為2022年度恩施州十大好主播。
如今,在團堡鎮絢麗多姿的土地上,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常開長盛,并以欣欣向榮之勢匯聚起強大正能量,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朱世坤、張鵬、程楠)
圖為民族文化進校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