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兩岸學子論壇8日在廈門舉辦。圖為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致辭。 楊伏山 攝
中新網廈門電 (記者 楊伏山)第九屆兩岸學子論壇8日在福建廈門舉辦,吸引約300位專家學者及青年學子與會,圍繞“提振與匯聚”主題展開深入的學術探討。
主辦方稱,為增進兩岸青年學子交流、拓寬臺灣研究學術視野而舉辦的本屆論壇,收到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臺灣大學、金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40余所知名高校學子的學術論文95篇,微視頻11個。
【資料圖】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線上致辭。 楊伏山 攝
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指導舉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海峽交流文化中心主辦、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承辦的本屆兩岸學子論壇,分為開幕式、主題演講、研究生代表主題發言、分論壇研討、微視頻展播、學術總結匯報、閉幕式及頒獎典禮等各部分。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稱,交流是增進了解的良方,合作是實現發展的關鍵,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活動在促進兩岸關系發展及個體長遠發展上意義深遠。
他說,兩岸學子論壇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征程中,作為兼具學術深度與人文溫度的廣闊平臺,為兩岸青年交流注入了無限的活力與希望。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在線上致辭說,兩岸青年學子既應提振對個人命運發展的信心,更應共同把握歷史大勢,懷有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表示,四十年來兩岸關系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只要海峽兩岸民間社會持續蓬勃發展、積極交流,兩岸就沒有什么困難是不能克服的,“臺獨”等政治病毒也將沒有存在的土壤。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博士生蘇巖作為學生代表,在發言中透過歷史思維深情回顧兩岸榮辱與共的歷史聯結,展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大勢所趨,表達對兩岸學子共同承擔時代使命、為兩岸人文交流增光添彩的美好祈愿。
在主題演講環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華教授從學術本位及實用主義兩個角度探討《臺灣研究的時代訴求與學科前景》,展開對當前臺灣研究困境的深入思考。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文學所副所長吳舒潔副教授聚焦《“境界人”的旅程》,分享了戴國輝、陳蕙貞等知識分子在時代潮流中的生命歷程,展現出臺灣研究的歷史脈絡及現實復雜性。
研究生代表主題發言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張文靜、南開大學陳錦涵、臺灣“中央大學”程安鯖、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高瑋楠、廈門大學羅春陽、臺灣政治大學李凌風、南京中醫藥大學黃彥寧、廈門理工學院張嘉亦等八位研究生,分別就臺海政治局勢、兩岸經濟、歷史、法律、微視頻拍攝等領域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及最新成果。
論壇還舉行了廈門大學中華文化促進學社的授牌、授旗儀式。 楊伏山 攝
兩岸青年學子還在政治、經濟、歷史、文學、法律、微視頻、教育學與社會學等七大分論壇上,從各學科領域展開精彩學術切磋,增進彼此間交流與理解。
當天,論壇還舉行了廈門大學中華文化促進學社的授牌、授旗儀式。 自2014年第一屆兩岸學子論壇舉辦以來,兩岸學子論壇與時俱進,影響日增,品牌欄目由“夫子開講”到七個分論壇研討會及“知名臺青企業家圓桌論壇”,與會高校從十余所增至六十余所。(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