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華夏經緯網7月3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臺當局行政機構為加速發展光電擬松綁農地用途,但是根據臺當局農業部門2021年的農地盤查,全臺可供糧食生產土地僅剩71萬4423公頃,較臺農業部門負責人陳吉仲曾揭示維護糧食安全目標下限74萬公頃,已短少2.56萬公頃。學者憂慮,農地讓與綠能發展,將影響臺灣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率過低的威脅逐漸提高。
根據臺當局2019年公布的土地計劃,全臺有兩成農地遭轉用,陳吉仲當年受訪時曾說,農地議題涉及糧食安全及“永續發展”,臺農業部門以保障農地農用為目標,讓全臺農地至少有74萬到81萬公頃。
但是臺農業部門在2021年進行“全臺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全臺法定農業地為282萬余公頃,扣除林地、農地工廠等非農業使用,可供糧食生產土地僅71萬4423公頃,已經遠低于陳吉仲所說的74萬公頃下限,同年臺灣糧食自給率連3年下降至31.27%。
農地一再縮減,臺當局推動綠能又以農地為土地解決方案,臺農業部門迭遭“護地不力”的批評,決定在今年底推出“農業用地政策白皮書”,但是白皮書尚未完成,臺內部事務主管部門已決定修正“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并已進入預告,將于6日截止,修正重點在放寬農牧、林業、養殖及土地保安等使用地,可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施”。
臺灣政治大學地政系副教授戴秀雄說,土地資源有限,農地與工廠、住宅等有競爭性,相較于臺經濟部門訂立“產業創新條例”,臺交通部門訂立“鐵路法”、“公路法”等,臺農業部門即使提出“農業用地政策白皮書”也無法解決用地沖突。
臺北大學都計研究所教授廖桂賢說,臺灣是島嶼,大量農地讓給綠能發展,將影響臺灣的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率過低的威脅逐漸提高。
由島內學者組成的“能源公正轉型監督小組”趕在“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預告截止前,將于5日舉辦線上論壇,邀請為臺農業部門撰寫白皮書的學者出席,討論太陽能光電用地的爭議,吁求臺內部事務主管部門與臺農業部門三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