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記者白雪報道
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創新,能源和電力行業是關鍵。近日,由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舉辦的中國電力建設發展大會以“賦能電力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科技創新與數智化轉型。與會人士表示,可再生能源成為我國新增裝機和新增發電量的主體,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占比的逐漸增加,能源結構將日趨完善,新能源將代替煤炭成為新的翹楚,未來電力將更加綠色和低碳。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
(資料圖)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首屆諾貝爾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大會上表示:“當前,能源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電力建設行業碳排放在能源行業中的占比超過40%,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電力建設是排頭兵。”過去10年來,電力建設領域積極推動行業產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動煤炭清潔利用,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在解振華看來,可再生能源成為我國新增裝機和新增發電量的主體,未來隨著這一比例的逐漸增加,能源結構將日趨完善,新能源將代替煤炭成為新的翹楚,未來電力將更加綠色和低碳。
對此,解振華進一步解釋說,電力建設行業在發展路徑上要構建科學有效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全面提升電力工程低碳設計水平,大力推動低碳施工工藝及方法應用,不斷提高電力建設的智能化水平,持續加大綠色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強新材料、新裝備碳減排功效研發及應用,加強電力建設全周期的生態保護,推行精細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前瞻性能源技術創新力度,持續加強低碳人才能力建設,加強低碳建設評價體系建設,建立并完善電力建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努力探索電力建設行業節能降碳空間。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進程已全面啟動并加速推進。在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余兵看來:“電力建設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余兵認為:“電力建設質量是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目前,全國在建規模以上電力工程近6000個,包括大量電源、電網項目,沒有過硬的建設質量,投產后必將影響電力設施甚至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電力建設領域科技創新是快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保障。”他表示,當前電力建設工程更多使用盾構機、無人機放線等先進裝備和技術,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電力工程建設進度。
此外,余兵還提到:“電力建設降本增效有助于實現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低碳戰略目標,施工的工藝改進、方法優化、方案完善,減少了原材料消耗,降低了碳排放。”
我國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處在全球能源轉型最前沿
電力行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電力建設的關鍵支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介紹,我國實現了發電裝機容量十年翻一番的輝煌成就,同時也實現了電力技術和裝備從跟跑、并跑向領跑的跨越:135萬千瓦高低位布置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投入運行,煤電超低排放水平進入世界領先行列;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電機組投入運行,水電工程建設能力和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成套制造能力領跑全球;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1100千伏直流等級的輸電技術,世界首個±800千伏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成功投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世界領先;全球單機容量、風輪直徑最大的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完成研發并下線;晶體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創造26.8%的世界最高紀錄;全球首個具有四代技術特征的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核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百萬千瓦級三代核電,主要技術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也已經處在了全球能源轉型的最前沿。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鄧建玲指出,我國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堅實步伐。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增長2.8倍、占比超過50%,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7.8個百分點、達到17.5%。特別是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3年超過1億千瓦,總裝機突破8億千瓦,年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同時,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70%。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折算的碳減排量、出口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少的碳排放量,合計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
電力建設需企業共同構建和推動
電力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共同構建和推動,近年來,行業企業不斷創新落實“雙碳”目標的探索實踐,加快推動電力建設高質量發展。
在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賀曉柏看來:“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重點在于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應格局、以綠色高效為導向的能源消費生態、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能源技術變革、以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協同的能源治理體系。”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電力生產綠色化、能源消費電力化、生產消費數字化的平臺樞紐。賀曉柏認為,數字化綠色化“兩化協同”是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兩型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兩型建設”效能的關鍵所在。賀曉柏認為:“數字電網是‘兩化協同’的集中體現,在‘兩型建設’中正在發揮關鍵載體作用。”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要勇于擔當起“三大責任”,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不斷深化改革,創新見效,提高核心競爭力。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樹彪表示,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在部分社會資本看不到、不敢做、不想做的關鍵領域,整合集聚創新資源,攻關“卡脖子”技術,布局戰略性前沿技術。
國家能源集團則在能源電力安全底線思維下通盤謀劃,主動擔當能源基石、經濟標兵、轉型主力、創新先鋒、改革中堅和黨建示范,堅決扛牢“能源供應壓艙石、能源革命排頭兵”公司使命。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馮樹臣介紹,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資源稟賦,集團實施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電保電力穩定、以多元快速保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以一體化數字化保公司綜合實力提升、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四保一大”發展路徑。
談及未來電力行業的建設方向,楊昆提出,一要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助力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形成以電為核心,煤、油、氣、核、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新型能源體系;二要踐行“忠誠擔當、求實創新、追求卓越、奉獻光明”的電力精神,用更多凝聚中國創造、體現中國質量、代表中國品牌的大國重器、大國工程,為中國電力事業發展再立新功;三要持續提升電力工程建設質量。
電力建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會長王思強表示,未來要聚焦主要矛盾,推動創新發展,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堅持系統思維,從提高要素流動性以及空間配置效率出發,發揮產業鏈建設的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此外,還要建立數據市場,推動共享發展,在實現從0到1的突破之后,努力實現從1到N的裂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