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簡稱“報告”)指出,2023年白酒行業和白酒市場已經進入新一輪調整周期,白酒產業將呈現理性增長趨勢。其中,名酒穿越周期的能力得到各方普遍看好,而中小企業和區域性品牌是否能在行業的深度調整中淬煉重生,考驗著業內智慧。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白酒,是穿越中華歷史的文化符號,有內在的地域和文化屬性。在川蜀大地,白酒相伴的歷史同樣源遠流長。4000多年前,三星堆的古蜀先民就開始釀酒,德陽也成為川酒文化起源地,開啟“川酒甲天下”的輝煌篇章;4000多年后,德陽成為全國知名美酒聚集區和“中國白酒金三角”重要承載地,形成了以劍南春為代表的“1+5+N”企業支撐格局,并在川酒產區布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資料圖】
面對白酒行業和白酒市場進入新一輪深度調整周期,如何發揮產區優勢和特色,發掘歷史和文化底蘊,開拓新的汗行業增長曲線,成為包括德陽綿竹在內諸多白酒產區從業者在探索解答的問題。
6月18日至6月20日,由中國酒業協會、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主辦,德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四川省商務廳承辦的2023四川國際美酒博覽會在德陽成功舉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企業參展,品類涵蓋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露酒、國際蒸餾酒等,名酒企業、協會領導、政企代表、專家學者等大咖齊聚。這是一次川酒人關于白酒如何應對新形勢、如何邁入更高質量發展之路的解答。
頭企驅動,產區提質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產區化提質,是德陽綿竹給出的第一把鑰匙。
過去幾年來,我國白酒產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與此同時,隨著行業集中加劇,白酒行業向產區化發展趨勢明顯。
作為古蜀之都,美酒名城,以及被聯合國教科文及糧農組織譽為“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德陽釀酒歷史底蘊厚重,造就了白酒黃金釀造帶。面對優越的地理、區位和歷史底線,德陽搶抓白酒產業新一輪發展機遇,繪制了一張清晰的藍圖——構建“1+N”白酒產業體系和品牌矩陣,致力于培育世界知名的千億級白酒產業集群,力爭到2027年,白酒產業營業收入實現“三個翻番”、達到800億元,推進“一核、一園、一圈多點”建設;同時德陽陸續出爐了《德陽市“十四五”白酒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德陽市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3—2027)》,為德陽產區未來擘畫了清晰路徑。
據此,德陽白酒產區建設正在穩步向前。目前德陽全市現有白酒產業規上企業24家,其中頭部企業、“六朵金花”之一的劍南春已站上200億大關,另外還有諸多“小金花”和中小白酒企業百花齊放。其中,以劍南春的頭部企業驅動作用尤為顯著。
一個產區想要做大做強必須做好頭部企業,才能持續發揮其驅動和招牌效應。劍南春不負眾望,無論是自身產業發展、市場認可還是此次博覽會上,都大放異彩,展示了德陽綿竹白酒產區“一核”的驅動提質作用。
本屆博覽會的主題為“美酒香約 德揚天下”。作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德陽產區頭部酒企,劍南春熱情迎候來自海內外的領導嘉賓,與中外知名酒品交流互鑒,并精心準備了一系列精彩活動,全方位展現劍南春的文化底蘊、品質優勢和品牌實力,展示中國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區的優勢和獨特魅力,助力德陽擴大作為“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的影響力,提升“中國美酒名城”的知名度。
此次博覽會上劍南春攜水晶劍南春、東方紅、珍藏級劍南春等核心產品以及劍南春·曼城冠軍紀念酒、劍南春·青銅紀面具版、劍南春老酒和劍南春·經典版等新品,盛裝亮相文德會展中心名酒綜合館。在618購物節期間全球首發的皇家劍南春,也驚喜現身博覽會現場,充分展現了劍南春深厚的酒文化底蘊、豐富的產品矩陣以及強勁的品牌實力,給到訪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悠久的歷史傳承、擔當有為的政策舉措、奮進的企業及產業群,這些助推了產區頭部企業劍南春高質量發展,也同樣是支撐德陽白酒產業發展的動力之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博覽會德陽產區還迎來喜事:2023年6月18日,在博覽會開幕式現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與中國酒業協會為德陽綿竹加冕榮光,授予“中國美酒名城”之稱。這是繼2019年10月德陽綿竹被中國酒業協會授予“世界美酒特色產區”,2021年“劍南春酒”作為德陽市地理標志正式獲得歐盟保護和使用歐盟官方標志之后的又一高光時刻。不斷利好的外部環境,無疑將助力德陽白酒產業更好發展。
挖掘文化底蘊,重塑與消費者的價值聯結
關注白酒產區建設,除了政策規劃、產業頭部驅動之外,還離不開文化和歷史底蘊的賦能——一方面這是市場端消費者的價值需求,另一方面這也是德陽以及劍南春獨特的歷史文化積淀。
據中國酒業協會聯合騰訊發布的《2023年中國白酒行業消費白皮書》顯示,當下國內的白酒行業出現了產量產能產區、行業增長重心、品牌結構等動態變化,行業消費逐漸由量向質轉變。特別是面對白酒消費者“貴的更貴,低的更低” 的兩極分化消費價值改變,作為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酒文化、品牌背后的歷史文化價值塑造需要去有意識去鑄造,并且持續向消費者輸出。
同樣,這里離不開如劍南春等頭部企業的示范。在博覽會上,劍南春通過開展品牌之夜、文化之旅、唐宮夜宴等多項活動,融合無人機、燈光秀、VR體驗等現代科技技術,通過舞臺劇、文化街區、主題展館等文化表現形式,打造沉浸式綿竹酒文化空間,創新講述中國白酒故事,盡顯盛唐酒韻。在年輕消費者日益崛起的今天,劍南春不斷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在傳承中創新,為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活力,并為品牌、產區發展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起新的溝通橋梁。
在劍南老街,德陽依托“劍南春酒坊遺址”和“天益老號”酒坊,500米長的青石板巷,串起了劍南春獨特的御酒歷史,連接著川酒會館、諸葛雙忠祠、年畫坊等酒文化、三國文化和綿竹年畫文化,打造出了獨特的“旅游+工業”景區,吸引了眾多游客關注白酒文化。
在唐宮夜宴,劍南春以互動舞臺+水幕+燈光秀的震撼視角來演繹唐宮御酒文化,從三星堆傳承之舞追溯蜀酒之源,到長安酒肆的酒香四溢、酒風縈繞,再到盛唐宮廷以酒為媒、共慶盛世,讓體驗者沉浸式感知美酒與文化融合的魅力。
劍南春酒莊內,“行走的故宮文化——故宮《石渠寶笈》繪畫數字科技展”以宮廷文化和酒文化為脈絡,以數字化的手段展示了國寶級文物及其歷史文化內涵,《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珍貴畫作悉數亮相,讓觀眾藝術珍寶中體會酒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劍南春“天益老號”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圍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是國內歷史悠久的古老釀酒作坊之一,至今1500多年仍在不斷生產美酒;而在釀酒技藝上,傳承千年的“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在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成為當今白酒行業釀藝先行者之一。
唐時宮廷酒,今日劍南春。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精粹了劍南春背后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與消費者之間的價值聯結——以酒為媒,消費者得以與千年的歷史文化對話,也讓傳統文化更加貼近年輕消費者。
結語:品質為基,穩步向前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頭部企業驅動產區共建,挖掘文化底蘊重新消費者聯結。這是劍南春在2023四川國際美酒博覽會上給觀眾展示“主場擔當”。
展望劍南春乃至德陽綿竹白酒產業群的未來之路,不禁要回到源頭的一個問題:劍南春為何能流傳至今?為何能持續多年一直保持穩定?其秘訣對產業的發展有何啟發?答案大道至簡——這要歸于其對品質的堅守。
劍南春的品質一方面來自悠久的釀酒史以及德陽綿竹產區優越的地理優勢,另一方面是代代釀酒匠人的經年堅持——從精選高質量的原料、古法制曲、潤料拌和、攤晾拌曲、發酵蒸餾、量質分段摘酒以及分級貯存等,釀造劍南春需要200多道工序,許多關鍵技藝,皆為古法技藝傳承。與此同時,近年來,劍南春將傳統的釀酒工藝與現代科研技術相結合,推動著白酒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例如,提出了“酒體設計”概念,“秒持值衡定評酒法”在業界引起轟動并被廣泛采用;研發“揮發系數鑒別年份酒的方法”,不僅填補了國內、國際年份酒鑒別方法的空白,而且成功地破解了困擾酒類行業多年的世界性技術難題……
未來,面對白酒新發展周期,產業結構性繁榮加快向優勢品牌、優勢企業、優勢產區集中趨勢的愈發明顯,對傳統技藝的傳承、對先進技藝的創新和對精益求精的追求,不僅讓劍南春始終驅動酒業釀造技藝進步,也讓劍南春酒品質,始終備受各時代消費者的追捧。劍南春的品質秘訣為未來德陽綿竹產區,乃至川酒和整個中國白酒行業打造了典范,也將持續推動德陽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助力川酒振興。
來源:號外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