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鄉村小學創新教育交流會近日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小雅鎮工農小學舉行。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遵義6月17日電(記者 夏賓)16日,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小雅鎮工農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小學創新教育交流會,來自正安縣32所鄉村小學的代表,帶著本學期鄉村小學創新教育成果與體會,前來參加2023鄉土村小“嘉年華”活動。
在每個活動展臺旁,都有各個學校派出的小解說員,為來訪嘉賓介紹自己的學校以及同學們這學期在創新教育課“鄉土課”上完成的創作作品。
這些小解說員都來自大山里的農村小學,經過“鄉土村小”項目的創新教育培養,這些“山里娃”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向嘉賓介紹學校概況和鄉土課成果,表達流暢,交流自信,毫不怯場,展現了新時代鄉村兒童的精神風貌。
本次活動展出作品近700件,作品涵蓋圖繪、泥塑、詩歌、立體卡紙、多種鄉土材料的立體及平面作品創作、自制故事繪本等多種形式,作品內容涉及家譜、家鄉地形、家鄉動植物、家鄉美食、家鄉名人、家鄉建筑等鄉土文化主題。這些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并沒有經過老師們的干預,都是鄉村兒童在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鄉土資源與文化后進行的自主創作。
“鄉土村小”項目是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田字格公益于2020年聯合發起,項目旨在讓鄉村兒童在家鄉享有屬于他們的好教育。項目通過恰當的全科教育模式全面培養鄉村兒童知識體系,并形成熱愛家鄉、親近土地及自然、熱愛勞動等重要品質,進而奠定鄉村兒童全面的學習及發展能力。
鄉村小學創新教育交流會近日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小雅鎮工農小學舉行。 主辦方供圖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喬正陽上述交流活動中發表致辭時說,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田字格公益合作開展的以鄉土文化和自然資源為支撐的創新教育,是鄉村教育發展的新領域。我們積極探索運用創新教育手段,推動鄉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建設教育強國大背景下的歷史機遇和使命擔當。
中央黨校教授張孝德為本次活動舉行了一場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的講座。他直言,我們現在的教育是關于做事的教育,而不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千年關于做人的教育。探索生命的質量是什么,是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什么的終極追問。
張孝德認為,目前不是鄉村需要教育,是中國基礎教育需要鄉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文化傳承需要鄉村教育的復興。“看到鄉土村小項目在貴州生根發芽,非常欣慰,貴州還有大量的鄉村保留、豐富的鄉土文化保留,鄉土村小項目讓鄉村教育活了起來,未來貴州教育大有可為。”
有參與此次“鄉土村小”嘉年華活動的來訪嘉賓表示:“這次看見在大山深處有如此生動豐富的課程體系,經歷了獨具特色的鄉土教學,接觸了洋溢著滿臉幸福笑容的孩子們,這充分展示了鄉村小學低成本但高質量的教育成果,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教育振興的未來模樣。”(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