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陸生赴臺就學創造兩岸和平緩沖地帶 世界要聞

2022-06-13 11:10:37 來源:華夏經緯網

作者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最近臺灣私立大學校長倡議盼三階段開放陸生赴臺,受到新冠疫情肆虐及兩岸對立僵持影響,連續四年招收大陸高中生赴臺就讀大學本科生停招,至今年島內各大學學士班中陸生“全面清零”。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卻宣稱,對大陸禁止陸生赴臺就讀感到可惜;國臺辦則作出澄清說明,因“臺獨”政治彌漫大學校園,致影響陸生赴臺就讀意愿。


(資料圖片)

毋庸置疑是,陸生赴臺就讀困難重重,此固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兩岸學生交流及就學;但兩岸關系發展缺乏“九二共識”,作為“定海神針”之指導性原則;及民進黨當局采取“抗中保臺路線”、“聯美抗中”戰略,充當美國印太戰略之“馬前卒”,致臺灣社會充斥“反中”政治氛圍,并無建構友善陸生生活就學環境,此方為根本性結構因素。

2022年11月放寬陸籍研修生入臺后,已有300多位來自大陸各省市學生申請赴臺研修,配合各校開學期程陸續入境。短期研修、交換生看似逐漸回溫,但要回到疫情前狀態則有所困難;若陸生赴臺就學數量漸漸擴大,學位生也可能獲得解禁,有利于兩岸關系緩解。

首先,兩岸學生教育交流呈現不對稱差別待遇。大陸對來陸生活、學習、就業及創業之臺灣學生提供“同等待遇”,已全面采認臺灣大專校院學歷(軍警除外)。而臺灣僅采認大陸高校學歷346所,擁有資格申請赴臺就讀學位生,僅限六省二市。這種不對稱、歧視性差別待遇,阻礙廣泛性陸生赴臺就學意愿。

臺生赴陸就學,享有跟陸生同等待遇及權益,但陸生赴臺就學卻遭遇諸多不公平、不合理對待,盡管各大學大都規劃將陸生納入醫療保險,但其享有權益不如國際學生及僑生,尤其是陸生無法比照國際生、僑生納入健保體系及給予同等獎學金補助,形成一種歧視性及差別性待遇。

其次,臺灣開放陸生赴臺就學及采認大陸學歷政策有“三限六不”,包括限辦學績優學校、限制赴臺陸生總量、限制醫事、國安及高科技等領域的學歷采認;不加分優待、不影響臺灣學生就學權益(采外加名額)、公部門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或兼職、陸生停止修業或畢業后不得續留臺灣就業、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等。換言之,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及各大學,以工具主義的心態希望陸生補足招生缺口;但卻未顧及陸生應與國際生享有就學資源之公平待遇。

復次,強化陸生赴臺就學利于臺灣高等教育發展。境外學位生系采外加方式辦理,招生名額10%的限制;然短期研修生則無名額數量限制,且赴臺時間短,臺灣高等教育需付出人事及財政成本相對較低,無論是隨班附獨或開設專班亦然。但目前臺灣各大學與大陸合作的專班生,有“3+1”(前三年在大陸授課,第四年來臺上課)、“2+2”,現皆因兩岸政治因素變成“3+0”或“4+0”,顯示陸生尚無法赴臺上課以取得學位,此對學校的沖擊相當大。

當具有學位生的外籍生超過數額,從教育成本及評鑒需要納入生師比計算,學位生增加反而增加學校教育成本。然而若要增設國際生,則需要設置華語中心、增加英語授課及規劃全英文學程課程;另對東南亞國家學生其家庭處于相對弱勢,則需要提供獎學金、工讀機會。至于陸生家庭平均收入普遍不錯,如同陸客赴臺消費能力相對較強。同時使用華語中心及英語授課也較少,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語言表達及文字運用并無困難。

最后,恢復陸生赴臺就學創造兩岸和平政治氛圍。回顧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于2020年2月,因應疫情暫緩陸生回臺上課;2個月之后,大陸宣布暫停大陸高中畢業生赴臺就學,僅開放原本在臺陸生繼續升讀。

受新冠疫情、兩岸對立情勢升高影響,在臺大陸學士生在今年畢業之后恐將“清零”,但陸籍研修生、交換生則有緩慢開放赴臺就讀跡象。一般預估,隨著陸生在臺數量增加,也代表著兩岸政治氛圍緩和的程度,目前陸籍研修生、交換生陸續赴臺,兩岸關系似乎有“春暖花開”氣氛。盡管2023年9月開放學位生入臺,其作業時間已來不及無可能,通常6月招生、3月公告簡章。

陸生赴臺就學似乎回到陸生元年時,從開放交換、研修生開始,再開放學位生。馬英九主政時期兩岸立基于“九二共識”,兩岸關系發展具相對穩定性,蔡英文主政時期兩岸已不具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系僵持陷入惡性循環,民進黨在境外生入境政策上將陸生放置最后一批,傷及許多陸生及家長的心;同時兩岸敵意螺旋上升,也使家長同意陸生赴臺就學意愿阻卻不前。

目前兩岸關系僵持,臺灣若想陸生赴臺就學,須營造友善陸生環境;對陸生入臺就學政策不應有所歧視,改善其赴臺就學待遇,給予陸生與外籍學生平等的待遇。舉凡陸生納健保及、擔任研究助理、獎助學金,給予比照國際生赴臺就學之便利性與待遇公平性,避免因采取歧視性政策,反在其心理上形成不公平對待,從而萌生被剝削感,這樣反而不利于友善的、健康的兩岸關系發展。

如此不友善陸生生活及學習環境,不僅未能有效建立兩岸青年友誼之橋,反助長怨懟、敵意及仇視。面臨在臺陸生即將“清零”,民進黨當局應釋出善意,采取避險措施防止戰爭爆發,建構友善陸生、陸配的兩岸關系。毋庸置疑,兩岸青年教育交流,陸生扮演和平角色,陸生赴臺就讀不僅可緩解臺灣高等教育危機,也有利于創造兩岸和平穩定關系框架。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