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2023年世界海洋日 海洋生態修復交出“藍色答卷”!|今日快訊

2022-06-09 10:16:16 來源:華夏經緯網

廣東省南澳島金澳灣一景 龐無忌 攝

中新網汕頭6月8日電 (龐無忌 汪俐辰)6月8日是第15個世界海洋日。近年來,我國致力于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恢復,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張“藍色答卷”上,不僅有著生態環境的改善、生物多樣性的恢復,還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探索“人島和諧”之路


【資料圖】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東岙沙灘一景 汪俐辰 攝

8日,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在廣東汕頭舉辦。

活動現場發布了“和美海島”評選結果。在現場舉行的授牌儀式上,廣東南澳島、浙江南麂島、山東南長山島和北長山島(島群)等全國33個“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的和美海島獲頒證書和牌匾。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島眾多,由北至南分布著11000多個海島,其中有居民海島480多個。大多數海島面積相對狹小,生態系統脆弱,一旦遭受破壞難以恢復;海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形態模式與陸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為突出。加強海島的生態保護、促進海島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人島和諧”可持續發展之路顯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中新網記者日前走進了此次入選“和美海島”的廣東南澳島。南澳島地處北回歸線,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素有“粵東明珠”之稱,全島域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6月初的南澳島天藍海碧,走在金澳灣海絲廣場的沿海棧道上,便能看到深入海中的礁石和翻卷的浪花,另一邊則是高低錯落的綠色山景。蔚藍的海、舒卷的云和蒼翠的山融為一體。當地人介紹,運氣好的時候還能在周邊海域見到中華白海豚。

還原海洋原本的美,得益于當地推動的南澳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南澳縣自然資源局土地儲備中心主任賴澤泓介紹,過去南澳島的城建廢土、建筑垃圾,甚至一些生活垃圾,都被丟棄在金澳灣,兩公里左右都是城建廢土,堆積如山。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2017年。在此之后,隨著對基巖岸線的整治修復,金澳灣展現出了原來的面貌,展現了自然之美。

南澳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蔡錦芳表示,藍色海灣項目其中的兩個海灣——赤石灣和煙墩灣,建成以前沿岸都是養殖場或違章搭建物,沙灘、岸線等自然風光遭到破壞。經過整治修復,赤石灣和煙墩灣建成了連綿幾公里的優質沙灘和生態棧道,給南澳居民和上島游客提供了一個純天然的親海空間。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赤石灣周邊的村民和養殖戶將自家房屋改造成網紅民宿和餐廳,自發改善村里的人居環境。周邊民眾從前依靠養殖生蠔、鮑魚為生,如今大多經營民宿餐飲,年均收入從不足3萬元提到高超20萬元。

青澳灣的北回歸線(北緯23.5度)廣場是南澳島的一處“網紅打卡地”。正午烈日下依然有許多游客在海中戲水,在沙灘上游玩。南澳縣青澳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綜治辦主任陳業勤說,青澳灣海水質量逐年提升,水質穩定達到一類。中華白海豚、綠海龜、中國鱟、鸚鵡螺等多種珍稀海洋生物在這里棲息,巖鷺、褐翅燕鷗、黑叉尾海燕等珍稀候鳥也在這里集聚繁殖,“魚鷗翔集”已成為青澳灣的特色景致。

沙灘修復激活一方經濟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東岙沙灘一景 汪俐辰 攝

以生態修復還原海洋之美的案例還有許多。溫州東岙沙灘整治修復是溫州市首個沙灘修復工程,該工程總投資996.12萬元,于2017年完工,修復沙灘面積1.64萬平方米,沙灘岸線總長135米。

一片沙灘激活一方經濟,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國際瑜伽盛會、國際鐵人三項賽、國際沙灘足球賽等大型賽事先后落戶東岙村,環島騎游、徒步健身、沙灘休閑等體育旅游產品線路相繼開發。東岙村民宿從16家猛增至113家,床位1000余張,戶均年收入達20萬元。據介紹,東岙村先后獲全國美麗休閑村莊、全國充分就業村、全國文明村等稱號,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量85萬人次,經濟總產值達1.28億元。

溫州市洞頭區海洋生態與藻類研究院院長李昌達對記者表示,東岙村通過海洋生態修復,推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過去東岙村70%搞漁業的村民,現在基本轉為在家門口搞休閑旅游產業。原來在海上操作,遇到臺風、大浪會有安全隱患,打魚捕撈時常遇到大風大浪也很辛苦,如今環境改善后,旅游業發展起來了,老百姓的生產安全性也提高了。

實施一批重大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南澳島青澳灣北回歸線廣場 南澳縣自然資源局供圖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自然資源副總督察陳塵肇當日指出,自然資源部將堅持“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的工作定位,抓好海洋領域各項重點任務,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實現海洋科技自立自強,深度參與并推動全球海洋治理,加強海洋人才隊伍建設,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作出的“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副司長盧麗華介紹說,“十三五”以來,自然資源部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全面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全國設立海洋自然保護地145個,涉及面積791萬公頃;組織開展一批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已累計整治修復海岸線1500公里、濱海濕地3萬公頃,海堤生態化建設72公里。

對于下一步的工作重點,盧麗華介紹說,一是繼續推進紅樹林專項保護行動計劃和互花米草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一批重大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二是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推動社會資本參與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三是要創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保護修復模式,為保護好“地球村”作出中國貢獻。

當日,活動現場還揭曉了2022年度“海洋人物”評選結果,向社會發布趙炎平、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集體)、邱華、胡建、侯靜、葉聰、焦念志、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集體)、李長青、嚴正平等10名(組)“海洋人物”的先進事跡。(完)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