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位于德國法蘭克福市中心的歐元雕塑。新華社
本報記者|季曉莉
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對俄施加多輪制裁,但制裁產生的外溢影響令歐洲經濟持續承壓。當地時間6月5日,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森蒂克斯公司發布最新報告顯示,歐元區6月投資者信心指數從5月的-13.1降至-17.0,大幅低于市場預期。歐盟經濟“火車頭”德國6月投資者信心指數為-21.1,創2022年11月以來新低。報告稱,德國近期的經濟疲軟嚴重影響了市場對歐元區經濟的信心,目前投資者對歐元區經濟衰退的擔憂正在不斷加劇。與此同時,歐元在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國際結算體系中貨幣使用率排名不斷下降,歐元的魅力似乎越來越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歐元全球使用地位不斷下降
歐元受歡迎程度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達到頂峰。2012年,高達45%的交易是用歐元結算的,美元的占比則不到30%。然而,歐債危機令這一地位動搖,到本世紀10年代中期,歐元在結算中的占比已低至30%甚至以下。從那時起,除了在2021年有過短暫的例外,美元在SWIFT結算量中一直牢牢處于領先地位。
自2022年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來,美元的使用受到了考驗。但業內認為,美元在SWIFT中的聲譽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其結算占比反而略有上升。但歐元開始失勢,SWIFT國際支付系統中歐元的使用率最近數月持續下滑,今年4月已達3年來最低水平,與美元的差距增加到11%,結算比例最終跌至2020年以來的最低點。同時,人民幣的受歡迎程度逐漸提高,目前在SWIFT所有貨幣中使用率排名第五。歐元未來地位不容樂觀。
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及其成員國凍結了俄羅斯中央銀行約3000億歐元的資產及約190億歐元的俄羅斯寡頭資產。這是歐盟歷史上首次大規模凍結一個大型經濟體的金融資產,產生了相關地緣政治及經濟、金融后果。歐元沒有霸權地位,信譽也較脆弱,本來被一些國家視為相對美元更為安全的替代品,如俄羅斯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持續推進去美元化,但并未去歐元化,使其歐元外匯儲備相對較多。如今歐元也開始利用其相對有限的貨幣地位,制裁一個主權國家的中央銀行,這讓一些想避開美元使用歐元的國家認為,即使用歐元也是危險的,這使歐元國際化的前景變得黯淡。
歐元區經濟衰退金融穩定前景脆弱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歐洲所所長張健表示,歐俄經貿關系緊密,互惠互利,現在俄方受到損失,歐洲也失去很多。歐洲除了失去廉價能源,還失去了一個相對較大的市場和投資場所,工業制成品更難找到新買家。西方企業從俄撤出,歐洲企業因數量多、規模大、基礎好而蒙受了相對美國更大的損失。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及歐元區經濟增速放緩,通脹率持續居高不下,生活成本危機持續加重。再加上歐元區經濟和財政一體化不足、高福利拖累、人口老齡化、數字化水平較低等,削弱了歐盟長期競爭力,進一步動搖了歐元根基。
同時,德國占歐元區經濟產出近30%,是歐元區最大經濟體,近20年來,德國經濟的良好表現穩定了歐元區和歐元。但德國是歐元區國家中受俄烏沖突沖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德國引以為傲的制造業遭受巨創。2022年四季度,德國經濟衰退0.5%;2023年一季度,德國經濟再度衰退0.3%。德國經濟出問題,會影響國內社會政治發展及歐元區內部決策,德國如果成為歐元區的負能量,歐元區銀行聯盟及財政一體化將更加遙遙無期。
歐元央行近期發布的報告警告歐元區金融穩定前景脆弱,地產價格會出現無序下跌,尤其是在可變利率抵押貸款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其中包括奧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已經有一些跡象表明,對經濟衰退更為敏感的貸款組合風險正在增加,例如商業房地產、中小企業和消費信貸的風險敞口。
歐元面臨變革未來預期有望改善
“歐元誕生是歐洲一體化發展的結果,也是歐盟追求貨幣和金融主權的體現。國際社會希望其能平衡美元霸權,為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注入正能量。但現在歐元出現危機,并不符合國際貨幣體系的多極化、公平化發展需要。”張健表示。
菲納姆投資集團分析師亞歷山大·波塔溫表示,歐元結算需求走低是由于歐洲過去一年處于近幾十年來最嚴重能源危機的中心,以及俄烏沖突,但預計未來幾年情況將有望改善,這意味著人們對歐元的信心也將增加,況且歐元目前約30%的結算比例仍遠高于其他競爭貨幣。
歐元正在面臨變革。據美聯社報道,歐洲央行正在為數字歐元做準備,可能會改變未來幾十年的貨幣使用方式。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數字歐元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購買東西的方式,無需依賴非歐洲公司控制的支付服務提供商,包括萬事達卡、Visa、蘋果支付和谷歌支付等。有官員表示,預計歐盟執行委員會將在未來幾周內就這一想法提出立法提案,而歐洲央行將在10月公布數字貨幣設計的詳細提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