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圖為玉門清泉萬畝人參果產業基地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徐瑋 盧建飛記者王斌報道在甘肅玉門市玉門鎮滴灌帶回收加工廠,一座座機器蓄勢待發,準備對往年的廢舊滴灌帶進行回收,為種植農作物做好春耕備耕準備。
“借著玉門市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契機,我們村投資建設了滴灌帶回收加工廠,建成后將彌補玉門市高標準農田節水灌溉中滴灌帶回收加工的空白,可以服務玉門市的所有高標準農田。”玉門東渠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建雄一邊健步走在廠區內,一邊信心滿滿地說。
玉門鎮東渠村積極探索發展村集體的新路子,實施了生豬養殖、關外關鄉村旅游點開發等項目,利用村集體閑置建設用地,開發自建安置小區,修建村集體門店房,建設高標準農田,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284萬。
玉門鎮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是玉門村級集體經濟“蝶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甘肅玉門市堅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總體規劃,全力推進、成效顯著。
“我們統籌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4900多萬元,組織實施22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引導各村利用現有土地資源、農村產業園區、鄉土特色文化,由傳統的種養領域向農產品精深加工、民間工藝制作、電商銷售等領域拓展,實現了由單一“輸血”向多元“造血”轉變。”玉門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黨史辦主任張富挺告訴記者。
赤金鎮、清泉鄉依托“韭菜”“人參果”產業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種植戶”模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柳河鎮、黃閘灣鎮利用城郊優勢,建成紅色教育、特產采摘、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發展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玉門鎮將集體土地綜合開發與培育富民產業鏈相結合,打破村級界限,挖掘盤活集體資產,建立“參股合作、本金保底、收益分紅”分配機制,促進村集體經濟滾動發展……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讓全市各鄉鎮逐步形成了“有代表、有主導、有特色、有優勢”的集體經濟壯大發展格局。
2022年玉門市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398萬元,同比增長29.48%,各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占比達到65%以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