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哪些情況需要經過審計
中期報告中的財務會計報告可以不經審計,但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審計:
(一)擬在下半年進行利潤分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彌補虧損;
(二)根據中國證監會或者本所有關規定應當進行審計的其他情形。
年度報告是指公司整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及其他相關文件。國務院發布的《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57條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向證監會、證券交易場所提供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年度報告。中國證監會頒發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二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對公司年度報告中應披露的信息作了詳細的規定。
上市公司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法制必須健全,這樣才能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才能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的年度會計報表必須經過獨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這樣一是可以防止報表的錯誤、漏洞造成對國家稅收的影響,避免偷稅漏稅現象;二是可以保護投資者的經濟利益,合法權益,防止財產出現不正當轉移及其它損害社會公眾利益的問題。
二、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規范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上市公司對外公布財務報表的質量與投資者的利益是直接相關的,有一部分的上市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給投資者提供虛假的財務信息。另外,一些上市公司還存在著一股獨大的問題,這樣會導致信息的不對稱影響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然而通過對上市公司進行必要的審計可以規范上市公司的行為,進一步保證信息披露的質量。
(二)有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上市公司一般股權都比較集中,一些大股東很可能為了個人的利益惡意的控制股價、提供虛假的財務報表、進行非法交易等,這些行為肯定會擾亂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給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帶來損失,而審計作為保證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真實性和維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三)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在于籌集資金以及轉變經營機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能夠更好的接受投資者的監督,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上市公司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有較高的內部控制水平,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的提高要依靠于企業治理結構的提升,然而完善的企業治理結構離不開對上市公司的審計,對上市公司強有力的審計有利于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水平,降低企業的監督成本,及時的發現上市公司在管理中的問題,并根據管理人員提供的信息對企業的經營進行調整,激發企業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企業內部審計的優勢
企業內部審計貼近管理,熟悉情況,容易發現管理上的漏洞。內部審計人員對本企業的目標、各部門的職責分工、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生產經營情況等較為熟悉,而審計對象的相對固定性;又使其能動態地掌握被審單位的各種情況,及時、準確地判斷出高風險領域和重要事項,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以發現管理上的漏洞。
企業內部審計時間、方法、方式靈活,成本較低,可提高審計效果和審計效益。內審人員能隨時掌握企業大量內部信息,從而能減少資料收集、審前調查的工作量,項目的實施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項目中進行,降低了審計成本,能從多角度、多環節發現線索,并靈活采用風險分析、控制評價、詢問、實質性測試等多種方法,以提高審計的效果和效益。
企業內部審計提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操作性強,能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管理。內部審計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時,能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將損失減少到最小,還能從管理者的角度考慮如何改進管理、完善控制。同時,還可以對落實意見和建議的情況進行后續審計,從而促進企業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降低控制風險,防患于未然。
一般來說,在調查利益分配、查看虧損情況的時候應該審計,中國證監會或者有關規定應當進行審計也需要審計,審計的時候不得弄虛作假。
關鍵詞: 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的現實意義 企業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