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為溫圖高勒邊境派出所僑鄉護邊隊員合影。 阿拉善日報供圖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17日電 題:3193公里中蒙邊境線上的護邊員
中新網記者張瑋
(資料圖片)
初夏的內蒙古邊境涼風習習,從大漠戈壁到山川草原,無數護邊員分布在遼闊的中蒙邊境線上,延續著世代護邊情。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東西跨度最大的省區,北與蒙古國和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達4200公里,其中,與蒙古國邊境線長3193公里。
圖為護邊員行進在巴爾虎草原上。 李朕濱 攝
大漠深處的僑鄉護邊隊
雖已進入夏季,大西北的戈壁上仍蒼茫冷寂。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溫圖高勒邊境派出所的僑鄉護邊隊員們,像往常一樣穿行在大漠戈壁邊境沿線,一走就是幾十公里。
額濟納旗溫圖高勒蘇木(蘇木,蒙古語,意為鄉)有1.57萬平方公里的邊境管理區。1956年,30戶蒙古族牧民通過外交途徑,攜帶家眷、拉羊趕駝跨越中蒙邊境,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如今,在這片廣袤的邊境管理區內,居住著300多名蒙古國歸僑后代。
“今天巡護邊境線24公里,未發現異常。”斯日古楞是僑鄉護邊隊員,也是蒙古國歸僑后代。臨近中午,他站在高高的沙丘上接通通訊信號,向邊境派出所報告巡邏情況。
資料圖。圖為大漠深處的抵邊警務室。 阿拉善日報供圖
溫圖高勒邊境派出所所長阿古達木介紹,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是內蒙古最西端、自然環境最艱苦、邊境管理區面積最大的邊境管理支隊。2022年9月,派出所成立了首支僑鄉護邊隊,32名隊員由周邊地區居住的牧民組成,協助邊境民警巡護74公里邊境線,并開展政策宣傳等工作。
寶格達山下的“安達”
興安盟科右前旗邊境管理區轄6726平方公里,境內的寶格達山橫亙中蒙邊境。立夏已過,寶格達山下的烏蘭毛都草原綠意漸還。
從烏蘭敖都警務區到邊境線往返60公里,這條巡邊路大多是山間小道,而巡邊民警的坐騎是10余匹馬。
“如果遇到山高坡陡、谷深林密,我們就只能倚仗腳力。”科右前旗邊境管理大隊滿族屯邊境派出所社區民警敖文華結束了7個小時的巡邊任務,跨下馬背后,他告訴記者,這里的每一棵草、每一塊石頭、每一條小河都是邊境民警的安達(安達,蒙語,意為朋友)。
圖為貝爾邊境派出所民警巡邊。 李朕濱 攝
今年30歲的民警敖日格拉則是邊境牧民的安達,他的足跡遍布邊境600余個牧包點,幫牧民接羔、飼羊、解難題。
敖日格拉說:“現在我手機里存著300多個牧民的電話號碼,每天通話記錄里最多的也是打給牧民的。”
在敖日格拉心里,守好牧民的幸福生活,便是守住邊境安寧。
貝爾湖畔的護邊情
行駛在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貝爾蘇木境內的邊境公路上,眼前的巴爾虎草原一望無垠,遠處牧民家炊煙裊裊,與湛藍的中蒙界湖——貝爾湖遙遙相望。
貝爾蘇木莫能塔拉嘎查(嘎查,蒙語,意為村)有一位女護邊員薩如拉賽漢。多年來,她以家庭牧場形式經營銷售馬奶及馬奶制品,對邊境牧區非常了解。
“我能在銷售奶制品的路上流動巡邊。”2022年,薩如拉賽漢申請加入護邊隊。
牧民那音太的家距離貝爾湖約5公里,今年是他當護邊員的第7年。談及當上護邊員,那音太特別自豪,“我家離邊境線近,放牧的同時就能踏查邊境線。我還想再干幾年。”
圖為科右前旗邊境管理大隊滿族屯邊境派出所護邊隊進行日常巡邊。 科右前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而作為第三代護邊人的圖門總是動員草原上的牧民:“守邊戍邊是每個牧民的責任。”甚至在兒子放假時,他會騎著馬帶著孩子一起巡邊。
今年,圖門的鄰居圖布新吉日嘎拉也成了一名護邊員。
“18名護邊員協助貝爾邊境派出所19名民輔警,守護1780平方公里邊境區域及61.49公里水、陸邊境線。”貝爾邊境派出所所長占軍說,2019年以來,護邊員隊伍踏查邊境線2000余公里。(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