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臺灣《中國時報》5月14日文章,原題:臺灣腔聯結兩岸民心認同 動漫影片《灌籃高手》近日在大陸上映。為喚起這部日本動漫在大陸觀眾心中的記憶,該片邀請20多年前為主角配音的臺灣配音員配音,受到大陸年輕人熱捧。關于臺配動漫作品的討論熱度在社交平臺上居高不下。在兩岸關系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臺配聲音在大陸獲得青年人肯定可謂艱難時局中一抹難得的亮色。
大陸影視動漫長期以來受臺灣配音行業影響頗深。在大陸80后、90后心中臺配動漫是一代人的記憶,如《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等,廣受好評。至今大陸影音網站上許多動漫仍沿用臺灣配音。預計到2023年大陸網絡音頻行業市場規模為123億元人民幣。雖然配音行業相對小眾,但兩岸合作前景廣闊。尤其當傳統配音市場與網絡聲音市場相疊加時,配音不再局限于電影、廣告、有聲書、聲音培訓、導航等機會,它將打開兩岸聲音市場的更多可能。
大陸人耳中有許多充滿親切感和感染力的來自臺灣配音員的聲音。這些配音員在大陸網絡上擁有很高的討論度,本土化臺詞更是深受喜愛。臺灣配音員能在大陸的聲優熱潮中掌握機會,不僅因為大陸需要這方面專業人才,從某種程度來說,還與大陸民眾認知的“臺灣腔”這一文化符號有關。大陸多數80后、90后都對“臺灣腔”很熟悉。臺灣偶像劇里的角色構筑了對女性可愛溫柔的看法,也勾勒出體貼暖男的形象。可以說,“臺灣腔”的影劇與動漫伴隨著大陸80后、90后成長,這也是讓他們感覺親切之所在。
許多臺灣人到了大陸,印象最深刻的事或許就是一開口就能被辨識。不僅如此,大陸人還時不時表示“臺灣腔”好聽。兩岸血脈相通、文化同根,但歷史記憶不同,語言也因各自政策與地域因素,發展出不同特色,臺灣人一旦開口說話,語言上細膩、生動、形象的特色,喚醒大陸年輕人關于“臺灣腔”的熟悉感和認同感,這種心靈間的貼合本身就是兩岸民心的一種和解。這背后,凸顯的則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性。
來源:環球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