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淇/制圖
柴潔本報記者|潘曉娟
【資料圖】
全國股轉公司5月5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28日,618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披露2022年年報,按期披露率95.16%。2022年,掛牌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4929.21億元,凈利潤527.73億元。北交所“后備軍”隊伍不斷擴充,截至4月28日,有443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處于籌備北交所上市階段,較上年增長10.20%。
從年報披露的情況看,2022年,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掛牌公司堅持穩沖擊、提質量、謀創新、強鏈條、求發展、保民生,實現了穩健經營,展現了中小企業發展的活力與韌性。
頭部企業引領成長
整體來看,在多重不利沖擊下,2022年,新三板公司仍保持收入規模增長,近七成公司實現盈利。2022年,掛牌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4929.21億元,凈利潤527.73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481億元,凈利潤516.39億元,同比變化分別為2.16%、-8.37%。2022年,共有2050家公司實施利潤分配方案。其中,九成公司選擇現金分紅,現金分紅總額達332.35億元。
受益于國家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款付息等支持政策,新三板掛牌公司資金期限結構改善,周轉壓力有效緩解。截至2022年末,掛牌公司有息負債合計3620.15億元,較期初增長13.77%,其中,長期借款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
減稅降費方面,掛牌公司享受政策紅利明顯,稅收負擔逐年下降。2022年掛牌公司支付的各項稅費合計509.9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42%,較去年及前年分別下降0.12、0.4個百分點。
融資方面,資本市場融資有效支持了中小企業創新發展。2022年,掛牌公司通過定向發行股票、可轉債等方式募集資金共計232億元,同比增長12.62%,非金融公司直接融資總額較上年提升12.87%,支持效果進一步顯現。
此外,面對外部環境復雜變化,新三板企業主動降本增效,強化費用控制。非金融企業三費支出減少1.08%,收縮過冬的同時不斷通過創新投入蓄力發展,2022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57%,高于營業收入增長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頭部企業引領成長。2022年,有346家掛牌公司凈利潤超5000萬元,共創造凈利潤421.71億元,利潤水平約占盈利公司的五成左右,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5.09%,凈利增速41.16%,是中小企業中高盈利、高增長的代表。
專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四成
北交所引領帶動效應逐步釋放,促進更多優質中小企業選擇新三板作為成長平臺。截至4月28日,新三板共有68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358家,占資本市場“小巨人”企業四成以上,新三板市場逐漸成為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主要板塊之一。
從年報數據來看,2022年,“小巨人”掛牌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0.35%,高出全市場4.76個百分點,超八成公司屬于先進制造或現代服務業,144家公司屬于戰略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新材料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研發強度達7.77%。十余家公司“四基”領域主導產品被評為“單項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分層級來看,各層質量持續提升。
基礎層公司充分發揮靈活優勢,2022年,實現凈利潤212.28億元,較上年增長1.52%,業績復合增長率達12.71%;凈利潤超3000萬元的基礎層公司有312家,數量比上年增多6.85%。
創新層公司2022年共實現營業收入8062億元、凈利潤315.45億元,超八成公司盈利。《分層管理辦法》修訂后,創新層遴選、培育功能進一步增強,吸納更多優質企業提升層級質量。2022年以來,611家新調入創新層的公司凈利潤均值達2500萬元,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高達12.57%,推動創新層整體凈資產收益率提高1.9個百分點。
2022年,新三板新增掛牌公司270家,凈利潤中位數為2293.93萬元,是掛牌公司整體凈利潤中位數的8.14倍;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5.62%,高出市場平均水平超10個百分點。這些新掛牌公司創新屬性鮮明,六成以上屬于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等先進領域;81家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
443家公司籌備北交所上市
截至4月28日,有443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處于籌備北交所上市階段,較上年增長10.2%。北交所“后備軍”隊伍不斷擴充,有68家企業掛牌后不久就披露在北交所上市的意愿。
統計顯示,這些北交所籌備企業近兩年凈利潤平均復合增長率達17.2%,平均研發費用1729.53萬元,約為市場平均水平的兩倍,近八成公司為高技術制造及服務行業,主要集中在高端設備制造、信息化服務、醫藥制造等行業。
2022年,新三板掛牌公司堅定踐行創新驅動發展,企業研發強度為3.63%,較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127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數量較上年增加8.78%。有1368家公司披露研發成果,2022年新增8000余件專利,共持有專利74657件,多家公司研發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不少掛牌公司專心于細分領域,在一些產業鏈關鍵節點發揮重要作用。新材料領域掛牌公司表現突出,有生產新型石墨材料的企業2022年實現凈利潤翻番;鋰電、光伏產業材料供應商報告期內新增專利28項,為新材料國產替代化提供重要支撐。在生物技術領域,相關掛牌公司2022年研發費用保持15.94%的高速復合增長率,有掛牌公司實現國內技術突破,多家生物醫藥公司在臨床試驗階段中有重要進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