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1時22分,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船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之后,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工作,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5月10日晚,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簡稱“長七火箭”)托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這是202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的首次發射,也是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次發射任務。長七火箭在首飛七周年之際,用七次圓滿成功交上了一份高質量答卷。
另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2023年5月11日5時16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交會對接完成后,天舟六號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
(相關資料圖)
5月1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向空間站組合體靠攏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 攝
天舟六號承擔哪些任務?
天舟六號發射是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后的首次發射,承擔著空間站物資保障、空間站在軌運營支持和開展空間科學實(試)驗等任務。
天舟貨運飛船設計了滿足不同貨物運輸需求的全密封貨運飛船、半密封半開放貨運飛船和全開放貨運飛船3種型譜。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副總指揮李志輝介紹,天舟六號為改進型全密封貨運飛船,是世界現役貨物運輸能力最大、在軌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貨運飛船。
5月10日,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搭載了哪些“包裹”?
此次任務,天舟六號裝載航天員系統、空間站系統、空間應用領域、貨運飛船系統的貨物共計258件(套)。其中,包括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約700千克補加推進劑和多項實(試)驗載荷。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中國航天員中心高級工程師、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尹銳介紹,此次攜帶的航天員生活物資主要包括服裝、食品、飲用水等,其中新鮮水果重達71千克,約是天舟五號攜帶水果重量的兩倍,可滿足神舟十五號和神舟十六號乘組需求。
天舟六號上行實(試)驗載荷、實驗單元及樣品、共用支持類設備、實驗耗材和備品備件等共98件產品,總重量約714千克。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呂從民介紹,按飛行任務規劃,航天員將陸續開展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等4個領域共29項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
為何選擇晚上發射?
梳理歷次天舟貨運飛船的發射時間可以發現,上半年一般是在晚上發射,下半年通常在白天發射。此次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正好定于5月夜間發射,外界好奇,其中有何規律。
據了解,火箭發射一般都有一個發射時間范圍,即發射窗口。發射窗口受多種因素影響,如航天器的運行軌道、天體運行條件、空間碎片規避、地面跟蹤測控通信和氣象要求等。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副總指揮李志輝表示,貨運飛船的發射時間需經過專業計算,它必須滿足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的條件,也就是能讓飛船在飛行預定圈數后,到達200公里高的入軌軌道,再通過6次變軌完成與空間站的交會對接。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天舟兄弟”如何“相聚”?
為了給天舟六號騰出后向交會對接口,天舟五號貨運飛船于5月5日從空間站組合體分離,轉入獨立飛行階段。李志輝說,天舟五號撤離空間站后,逐漸降速,而空間站的運行速度保持不變,因此天舟五號會離空間站越來越遠,待天舟六號發射時,天舟五號距離空間站已有2000多公里遠,這一距離對于天舟六號和空間站的交會對接任務來說非常安全。
后續,待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撤離空間站后,獨立飛行的天舟五號將重新回到空間站。李志輝表示,天舟貨運飛船扮演著兩個角色,一是為空間站送去物資,二是帶走廢棄物。兩艘貨運飛船同時在軌,可以實現空間站貨包和廢棄物的分開放置,其中,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將作為廢棄物的儲存間,于6月受控再入大氣層,進行燒蝕銷毀。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談及“出門遛彎”的天舟五號如何“回家”,李志輝指出,由于天舟五號是從空間站后向端口撤離的,一直位于空間站后方,屆時需要繞飛到空間站節點艙的前向端口,完成交會對接,實現“天舟兄弟”的太空“相聚”。
綜合自中新社、新華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