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訊 5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的相關舉措及開展兩個多月以來取得的積極成效。
今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市場監管執法的重要內容,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執行《反食品浪費法》,細化措施,落實責任,聚焦餐飲外賣和婚宴、自助餐、單位食堂等重點領域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重點檢查是否依法主動開展反食品浪費消費提示,是否存在誘導、誤導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是否設置不合理的送餐門檻等。通過立標準、建制度,強監管、嚴執法,廣宣傳、重引導,分門別類制定措施,打出一套制止餐飲浪費“組合拳”,著力解決一批突出問題,曝光一批違法案件,制定一批團體標準,宣傳一批典型經驗,力爭取得可感知、可檢驗、可評判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督促250.1萬家餐飲單位開展自查自糾,檢查200.8萬家,整改餐飲浪費問題2.7萬余個;辦理行政處罰案件8986件,公布典型案例1791件,餐飲浪費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專項行動啟動以來,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充分發揮國家標準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中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圍繞“定標準、學標準、用標準”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為《反食品浪費法》實施提供有力支撐。據介紹,截至目前,已發布《飯店業信用等級評價規范》等8項國家標準,正在研制《餐飲業反食品浪費管理通則》等4項國家標準,擬立項6項國家標準,此外還將制止餐飲浪費的要求納入到旅游民宿、旅游度假區等其他標準中。我國制止餐飲浪費國家標準體系已經基本建立,標準兼顧了堂食、外賣等不同用餐形式,覆蓋了旅游飯店、機關食堂等重點場景,能夠基本滿足各方落實反食品浪費工作的實際需要。
在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中,針對各地餐飲業態和習俗不同,市場監管部門因地制宜,推動地方和行業協會以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形式,與國家標準形成“組合拳”,共同助力餐飲節約、反對浪費。比如,“壩壩席”是川渝農村地區特有的傳統民俗盛宴,為彰顯主人的熱情好客,往往大操大辦、鋪張攀比。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和重慶市合川區三地餐飲行業協會針對這一現象,聯合發布《農村集體聚餐節約行為規范》團體標準,從制止餐飲浪費的角度對農村集體聚餐制定了技術指標,涵蓋群體聚餐中的席前準備、菜單設計、采購貯存、加工制作、席間服務全流程,并明確了餐廚廢棄物管理、行業及群眾自律行為規范。
在防范外賣食品浪費環節,市場監管總局加強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網絡餐飲行業情況,聽取網絡餐飲平臺意見建議;加強行政指導,專門召開網絡餐飲平臺防范外賣食品浪費行政指導會,進一步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制定指導意見,會同商務部研究起草《關于發揮網絡餐飲平臺引領帶動作用有效防范外賣食品浪費的指導意見》,從優化餐品供給結構、優化餐品信息展示、強化全流程消費提醒、優化平臺規則協議等方面提出10項舉措,推動建立防范外賣食品浪費的長效機制;發揮平臺示范引領作用,指導網絡餐飲平臺在點餐、提交訂單、完成訂單等環節全流程設置適量點餐提醒,優化餐品供給結構等。
(張林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