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熱門:廣東臺山“碗頭仔糍” 清甜飽腹解鄉愁

2022-05-04 16:25:43 來源:華夏經緯網

廣州“步步高昇”缽仔糕店老板的母親談起店內的缽仔糕如數家珍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5月4日電 題:廣東臺山“碗頭仔糍” 清甜飽腹解鄉愁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相關資料圖)

“一看到WeChat上有朋友發‘碗頭仔糍’照片,就饞得慌。記得以前在臺山農村生活,鄰居二婆農閑時經常炊來吃,每次她都會留出幾個給我解饞。”近日,現居美國紐約的廣東臺山鄉親黃女士透露,母親移民前特意從臺山祖屋翻出28個舊式“碗頭仔”(小瓦缽)帶上,說是當年的“嫁妝”之一。

“碗頭仔糍”,是廣東臺山人將浸泡的粘米磨成米漿,按一定比例加入白砂糖或黃糖煮成糖水,攪拌均勻后,將米漿斟入蒸籠(或炊糍籠)里的“碗頭仔”內,隔水炊熟的米糕。“碗頭仔糍”誕生于食物匱乏年代的臺山,是當地農婦為給田間勞作的男人填肚子而創,“吃得飽”是當時最重要的功能,在民間又被稱為滑糕仔、碗仔糍、碗頭糍、缽仔糕。

據當地人介紹,臺山傳統的“碗頭仔糍”,炊熟攤涼后,可見中間位置有明顯凹進去的地方,臺山人稱之為“肚臍眼”。如今市場上賣的,多數無“肚臍眼”這一特征,是加其他配料炊制而成,對外統稱缽仔糕。

“左手拿住‘碗頭仔’,右手拿一條牙簽或竹簽,沿著內壁插到底,順時針方向刮一圈,然后輕輕一挑,整個‘碗頭仔糍’就完美脫出。”現居馬來西亞檳城的“60后”臺山鄉親陳先生稱,母親在臺山生活時以賣“碗頭仔糍”等糕點營生,這種操作方式他小時候一看就會。

在臺山,目前仍有部分糍檔、小食店堅持炊制“碗頭仔糍”,與新款口味缽仔糕同售。“今天缽仔糕還剩白糖、斑斕兩款口味。”5月1日下午,在臺山臺城街道西門墟設攤的“嬋姨靚粽”負責人伍彩琴跟顧客說。

在傳統味道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是臺山人以手藝謀生的發展之道。臺山人在廣州越秀區經營的“步步高昇”缽仔糕店,長期位列某點評類APP廣州缽仔糕排行榜第一,店內缽仔糕的口味有60多款,每天還沒到營業時間就有顧客在門口排隊等候購買。

“平時每日會限量供應20多款口味的缽仔糕,全都是老板根據現有、當造的食材手工制作而成。這個‘五一’假期期間,他凌晨三點鐘就開工,比平日提前了一個小時。”5月2日,“步步高昇”老板雷焯恒的母親透露,她是臺山大江人媳婦,兒子原先從事廣告工作,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專營缽仔糕,至今已超過10年。

“阿姨,我每款口味都想要兩個,用盒子裝起來帶走。另外,鳳梨、桂花綠豆各一個,在這吃。”來自深圳的馬女士說,她特別愛吃缽仔糕,每次到廣州都去幫襯。

“臺山傳統缽仔糕,只有黃糖、白糖兩款口味。我兒子在傳統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的飲食習慣,搭配不同食材、配料,精心研制出不同口味的缽仔糕,他自己嘗過覺得滿意,才推出銷售。”雷焯恒母親說。

“我記得深水埗街市附近有個臺山黃伯,以賣家鄉風味的糍營生,缽仔糕是現賣現脫的,‘超抵食’。”香港“70后”市民伍先生透露,香港缽仔糕款式繁多,他認為臺山缽仔糕吃起來更具家常味。

臺山“碗頭仔糍”中間凹進去形似“肚臍眼” 李曉春 攝

無論是大部分臺山人口中的“碗頭仔糍”,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婦孺皆知的缽仔糕,這種口感軟糯的小糕點自改革開放后,就占據了好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如今,市場上制作缽仔糕的配料日益繁多,但依然有臺山人堅持炊制傳統口味的“碗頭仔糍”,來滿足大眾需求。那熟悉的味道和口感,令臺山人倍感親切,甚至可“治愈”海內外臺山人生活或工作中所遇到的不開心。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