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 月21日,由華熙集團攜手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在成都、重慶和北京三地共構的公共藝術項目“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藝術季暨成都藝術大道開街儀式圓滿成功。次日,時代美術館作為該項目的主辦單位隨即發起了以“打破美術館的圍墻”為主題的藝術論壇,探討在當下社會發展階段,公共雕塑、裝置等具有公共屬性的藝術創作是如何不斷挑戰著美術館空間的常規定義;公共藝術作品與其所在環境和空間之間相互的影響與具有張力的博弈;以及成都本土公共藝術的創作現狀與趨勢等相關話題。
此次“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藝術項目中,華熙集團共邀請6位當代先鋒藝術家開展“因地制宜”的創作,將11件極富張力的大型藝術作品植入華熙LIVE北京、成都、重慶項目地,其中成都藝術大道上有7件作品展示。與場域相融的藝術作品“沖破”日常生活的慣常景致,并與各具風貌的城市緊密相融,營造出全新的“多維情感場域”,引導公眾在熟悉中發掘陌生、感知新生,激發人們的共情與共感。
公共藝術豐富了城市公眾的文化休閑生活,讓城市變得更有人文調性,讓城市空間更有溫度,但公共藝術的發展不僅靠藝術家的創作,也需要社會整體認知的提高。時代美術館作為一個藝術空間肩負著推進公共藝術發展的責任,以公共藝術聯接城市中人的情感,并傳遞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以藝術之美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兩天的活動吸引了大眾對所謂“公共藝術”的關注。不少業內專家表示,公共藝術是屬于公眾的、開放的,是人人都可以去感受的。當藝術真正融入生活,它就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公共藝術恰好是最觸手可及的藝術。好的公共藝術作品能捕捉和聯接到公眾的情緒,與之產生共情,好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進一個小石子產生漣漪。
公共藝術作品的落地,為華熙LIVE·528商圈增添了濃厚的藝術魅力,吸引絡繹不絕的年輕人前來打卡,人們在此相聚交流、情感共振,在成都體驗真實的人間煙火氣。同時,藝術作品的公共性得以彰顯,在手機和相機屏幕的一閃一滅間,它又一次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藝術大道儼然成為成都的新文化地標。
據悉,4月30日,華熙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時代美術館館長趙燕還將參與到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眾望”單元的論壇中,就“從眾望到共域——公共藝術為誰而做”的主題展開討論。
來源:企業時報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