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曉濤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3%。“居民消費價格處于溫和上漲區間,表明當前我國工農業產品供應總體充裕,總需求恢復態勢逐步鞏固,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所研究室主任劉志成分析認為,今年全年翹尾因素平均值略低于去年,新漲價因素將隨經濟持續恢復而逐漸回升。總體看,物價總水平上漲壓力不大,實現3%左右的年度預期目標具備堅實基礎。
(資料圖片)
鮮果豬肉漲價原因不盡相同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3個月,CPI同比依次上漲2.1%、1.0%、0.7%,環比依次上漲0.8%、下降0.5%、下降0.3%。
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9%,衣著價格上漲0.7%,居住價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2%,交通通信價格上漲0.1%,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9%,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7%。顯然,一季度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9%,對CPI漲幅貢獻較高。
在食品煙酒價格中,鮮果價格上漲11.0%,豬肉價格上漲8.5%,糧食價格上漲2.5%,鮮菜價格下降2.9%。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顯然,鮮果和豬肉價格上漲,在食品煙酒大類價格上漲中貢獻較大。
在劉志成看來,鮮果價格上漲,是供求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因為去年部分地區的高溫干旱天氣對水果相關品種的產量產生了一定影響,今年3月氣候變化較快也不利于水果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果供應;另一方面,年初以來,居民消費持續恢復,對水果的需求也在增長。”
至于豬肉價格,今年一季度豬肉價格同比上漲的主要原因則是低基數。“去年四季度以來,生豬市場供給旺盛,豬肉價格有所下行,但考慮到去年一季度豬肉價格處于近幾年的低位,因此今年一季度豬肉平均價格仍高于去年。”劉志成說。
事實的確如此。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豬肉價格下降了41.8%。
與食品價格的上漲相對照,非食品價格則是穩中略漲,一季度,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0.7%,影響CPI上漲約0.57個百分點。非食品中,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0.3%。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司長王有捐撰文分析,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國內能源價格有所下行,月度同比走勢回落,一季度平均與上年同期持平;除能源外的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0.4%,漲幅總體穩定。
市場升溫物價穩定相輔相成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服務消費逐步恢復,消費市場的煙火氣日益濃厚。消費市場的人氣逐漸恢復,也直接體現在了服務市場的價格變化上。一季度,服務價格上漲0.8%。其中,居民出行需求持續恢復,飛機票、旅游、交通工具租賃費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別上漲30.6%、6.5%、4.2%和3.5%;家庭服務、教育服務和文化娛樂服務價格漲幅較為穩定,分別上漲1.3%、1.2%和1.0%;景點門票、租賃房房租和通信服務價格分別下降0.7%、0.5%和0.2%。具體到3月,隨著出行需求持續恢復,飛機票、賓館住宿、交通工具租賃費、旅游價格分別同比上漲37.0%、6.1%、5.9%和5.3%,漲幅均有擴大;賓館住宿和飛機票價格分別環比上漲3.5%和2.9%。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擴大國內需求,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
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著力穩物價,尤其要保持消費品價格的合理穩定。只有物價穩定,居民收入預期才穩定,消費支出比例才穩定,進而促進消費穩定增加,助力經濟穩定增長。因此,在拉動內需中,伴隨著消費市場升溫和需求增長,做好物價穩定工作至關重要。
劉志成表示,穩增長和穩物價是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穩增長必須夯實消費基礎,持續擴大內需。穩物價必須保障有效供給,促進供求總體平衡。處理好二者的關系,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此外,要做好節假日等重要時點、重點商品和服務的保供穩價工作,防止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等引發的短期價格波動。
"考慮到我國完善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供應能力,我國有條件實現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升溫和保持物價總體穩定的有機統一。"劉志成說。原油豬肉今年須重點關注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進行了八輪調整,呈現"三漲三跌兩擱淺"的格局。在國內石油價格的變化走勢中,國際輸入性因素不容忽視。"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比較多,除了供求基本面的變化外,還需要關注地緣政治、國際貿易、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影響,尤其是一些突發性的沖擊可能造成油價的短期波動。"劉志成說。
眾所周知,去年在全球高通脹的背景下,我國物價仍保持了較低水平,全年CPI比上年上漲2%,低于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
那么,今年要實現物價穩定,有哪些商品的供給和價格變化值得人們關注呢?
劉志成認為,今年要實現物價穩定,除了前面提到的國際原油,還要重點關注豬肉等重點品種的價格,同時,鮮菜和鮮果的價格也需要關注。
"豬肉、鮮菜、鮮果都是重要的民生商品,在CPI商品籃子中權重較高,消費者對相關商品價格也比較敏感,其供求和價格需重點關注。"劉志成進一步表示,豬肉目前供給總體充裕,近年來儲備調節能力明顯增強,豬肉價格具備平穩運行的基礎。鮮菜和鮮果季節性特征較為突出,也容易受到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影響,需要從"產供儲銷運"全鏈條著手持續完善保供穩價體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