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臺青邱建銘融合兩岸文創:登陸鉆研“馬賽克藝術”-天天關注

2022-04-25 13:26:37 來源:華夏經緯網

圖:臺青邱建銘融合兩岸文創特點,匯聚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馬賽克藝術”。


(資料圖片)

當齊魯大地的傳統文化遇上臺灣地區的文創思維,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正在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任教的臺青邱建銘把兩岸的文創“聯結”起來,把歷史和現代“聯結”起來,把陶瓷和琉璃碎片“變廢為寶”,匯聚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馬賽克藝術”。邱建銘向記者表示,琉璃與陶瓷本身的色澤不同,拼組起來畫面質感豐富,使馬賽克藝術品更具現代感。

邱建銘曾是臺灣東海大學的美術系教師,在建筑美學領域頗有名氣。三年前,他來到位于山東淄博的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任教,孔孟之鄉的深厚文化底蘊給了他無窮的藝術靈感,淄博的陶琉文化更拓展了他的藝術視野。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南郊鎮李家工業園樂彩馬賽克公司公司負責人袁新忠對邱建銘贊不絕口。“這是我們聯手創造的第一個作品!邱老師讓我們的馬賽克裝飾技術從平面提升到立體,公司發展掀開新篇章。”袁新忠激動地告訴記者,馬賽克裝飾品肯定會有更大的賣點和收益。

陶瓷琉璃碎片拼組

袁新忠自1990年從事馬賽克裝飾工作以來,做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工程,但始終無法突破馬賽克立體裝飾的難題。早前,袁新忠將做一個立體臉譜的想法和邱建銘交流。邱建銘當即擼起袖子,拿出泥,不到半小時就做出了一個臉譜的雕塑模型。有了邱建銘的建模,模具公司負責人張濤做出了兩個大型的臉譜模具,袁新忠于是嘗試在立體臉譜上貼上了馬賽克。三人第一次聯手,各自發揮自己所長。如今,三人再一次坐在一起,看著第一件合作作品,都很開心。“我又接了一個大單子,特別需要邱老師幫助。”袁新忠說,邱建銘答應隔天再來相商具體事宜。

邱建銘告訴記者,他在臺灣做過一些公共藝術的項目,有相關的類似經驗,剛好用在袁新忠這件臉譜作品上。而這個臉譜也是他們共同為學生設計的一個“教材”,學生們可以在上面進行馬賽克的色彩和實踐練習。

邱建銘開設了一門課程叫“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嘗試教授制作馬賽克藝術品。淄博的陶瓷、琉璃文化源遠流長,來到淄博后,邱建銘時常與當地陶瓷和琉璃大師們交流學習。結合研究生時鉆研的馬賽克壁畫,邱建銘用陶瓷和琉璃的碎片,按照馬賽克的拼接方式,最終創新出淄博傳統饋贈禮品“魚盤”造型。

經過師生的努力,那些陶瓷和琉璃碎片“變廢為寶”,竟然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馬賽克“魚盤”。在邱建銘看來,學生們從臨摹到轉譯,學習到了馬賽克圖片拼接和組合認知藝術,這種教學方式比畫圖更直觀。

學生們創作的馬賽克“魚盤”擺放在桌子上,明顯比淄博傳統魚盤更大,更有特色。邱建銘指著“魚盤”向記者介紹說,琉璃與陶瓷本身的色澤不同,拼組起來畫面質感豐富,馬賽克“魚盤”更具現代感。這種傳統與現代設計的結合,讓馬賽克“魚盤”更容易發展成為文創產品。

文創產業化結碩果

“邱建銘博士通過他的知識、他的眼界,給我們帶來一些新興的理念,讓我們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淄博恒彬工藝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恒剛坦言,正是因為結識了邱建銘,公司從傳統的建筑陶瓷行業轉型至藝術陶瓷,并開始涉獵文創產品。

陳恒剛帶記者參觀他們的最新的文創產品,這是一種星光巖瓷板畫,是瓷又是畫,更具有裝飾性。瓷板畫是在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顏料手工繪畫、上釉,再經高溫燒製而成的一種平面陶瓷工藝品。

如何讓瓷板畫與我國傳統文人水墨及當代觀念進行結合?陳恒剛負責技術的研發,研發出高溫燒烤下同一溫度的繪畫顏料,以及星光巖的核心技術。邱建銘則從文創的角度去打造,譬如將傳統的水墨畫以現代化設計去簡化,設計現代感的圖像和藝術符號,色彩更加淡雅,同時做一些市場評估。

“邱博士為瓷板畫注入了靈魂。”陳恒剛毫不掩飾他對邱建銘的贊賞,公司產品已經外銷澳洲、新西蘭等國家。邱建銘則笑著說,他也是邊學邊融合,教學相長。從瓷板畫,邱建銘又為學生們找到了一個新課題,以現代設計元素簡化《早春圖》,并將其做成瓷板畫。

邱建銘說,兩岸的文創產業也應該多交流學習、實現互補。在他看來,文創應該真正做到生活化、精神化,更應該追求做到美育與生活的共融。同時,文創應該是開放、富有彈性,可以聯結很多人,包容不同需求。

找到藝術靈感也找到了根

“山東的傳統文化其實對我來說有一個很深的牽引作用。”臺青邱建銘指著工作室的一幅巨型畫作向大公報記者介紹,這是他去年參觀曲阜三孔景區之后完成的作品。他把孔廟的照片轉換成繪畫,畫作上方采用了浮雕的效果來描繪天空星夜的狀態,下方則采用傳統山水畫的皴法,山石與類似云海的紋理過渡,呈現他心中想像的孔廟跟天宮一樣的概念。

邱建銘工作、生活的淄博,本就是齊國故都,陶瓷、琉璃藝術的千年光彩更是讓他驚艷。上課之余,他深入車間、廠房,近距離學習一些制作上的技術、工法與文化傳承。當得知邱姓來自于姜太公之三子(丘穆公),邱建銘立時又覺得有了親近感,還特意去淄博臨淄祭祖。頗有淵源的是,丘穆公祠還是由來自臺灣的邱正吉捐資百萬所建。

山東對于邱建銘來說并不陌生,還有另外一種情懷。他的爺爺來自山東臨沂,爺爺在世時經常會跟他說,希望他以后能到臨沂找一下老家。“回到爺爺的家鄉,替他感受一下。”邱建銘在齊魯大地采風、創作、任教、生活,找到了藝術靈感、文化自信,也找到了自己的根。

北京、上海、廣西、重慶、西安……邱建銘已經走過不少城市,內蒙、新疆等地的旅游也在計劃中。邱建銘說,今年暑假他準備把父母接來大陸一起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圖:臺青邱建銘(右)與企業負責人合作創作馬賽克臉譜。

“人在異鄉 學生熱情令我溫暖”

“‘邱邱老師’是我給邱建銘老師起的名字,同學們都喜歡這么稱呼他。”劉淋淋是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大二的學生,在她眼里,“邱邱老師”更像是自己的一個朋友,親切、幽默而又有一些可愛。

劉淋淋回憶起做馬賽克“魚盤”的那段快樂時光,同學們都聚集在“邱邱老師”的辦公室里,歡聲笑語。有一次,大家約定用方言交流。“邱邱老師”說臺灣話,劉淋淋說東北話,還有山東話、江西話,雖然互相聽不懂,但特別有趣。

第一次做馬賽克魚盤,同學們并不知道怎么去做。“邱邱老師”拿著剪刀,將馬賽克剪碎,再一點點拼接示范。劉淋淋告訴記者,“邱邱老師”不僅給了同學們的專業指導,還有毫不吝嗇的表揚:“哦,你太棒了,你是山東理工大學最棒的學生!”同學們則會“回捧”一句:“邱邱老師是全宇宙最棒的老師!”劉淋淋笑著說,師生之間這種“互捧”式的相處方式,讓大家成為了教學相長的朋友。

邱建銘說,“學生們帶我去吃博山菜、擼串,還教我很多生活竅門。人在異鄉,是學生們的熱情令我感到溫暖。”

回想起2009年邱建銘第一次來到大陸,當時是參加兩岸大學生交流活動,打破了他對大陸的刻板印象,也一步步促成了他最終到大陸執教。邱建銘認為年輕人融入快、可塑性強,兩岸青年應該多交流,這是加深了解、化解誤會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文\圖 記者丁春麗、胡臥龍)

來源:香港大公報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