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皮澤紅報道 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廣東科學中心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主題活動,組織觀眾通過廢舊物品再回收利用創作環保畫作,參觀環保主題展項目的互動打卡等,吸引眾多親子家庭熱烈參與。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廣東科學中心舉辦的環保行動宣傳主題活動分為環保畫制作和環保展館打卡兩個部分,旨在引導全社會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動員全社會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環保畫作活動現場,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使用廢舊物料共同完成制作環保畫。據廣東科學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列環保畫共設計了地球日、碳排放、綠美廣東、垃圾分類、節能減排、發現之眼等六幅主題,集科普、環保與藝術為一體。更值得一提的是,環保畫的物料均來自廣東科學中心今年4月“愛國衛生運動月”搜集的廢棄物品,經過簡單清洗加工而成,甚至還有一部分是展館游客丟棄的一次性筷子、瓶蓋、報紙、紙盒等。活動現場,參與活動的觀眾熱情高漲,家長帶著孩子紛紛排起長龍,用實際行動助力環保宣傳。
除環保畫作外,科學中心還專門設計了環保主題展項打卡推薦路線,觀眾根據官方小程序相關展項指引,找到分布在不同展館里的20個環保展項進行體驗并拍照,同時上傳自己的環保畫作圖片,就可以獲得環保行動紀念證書。
在廣東科學中心展館二樓“低碳&新能源汽車體驗館”的“低碳生活36計”展墻上,展示著我們平時忽略的生活各方面的低碳妙計,如一人吃素一天,可減碳約4.1千克;一個人少開一天車,可減碳約98千克;全國如果減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每年可節約1.2萬噸標準煤,減碳約3.1萬噸;一人節約一張紙,全國可減碳約261萬噸等。出席活動現場的家長表示,科學中心開展的活動有創意,小朋友可以動手參與,這次活動教育了孩子低碳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行為。
在“綠色家園”展館,不少觀眾駐足參觀“衣服的碳足跡”展項。來自佛山的張女士表示,通過這個展項,她認識到原來每一件T恤、一條牛仔褲從莊稼地里生產、工廠制成布料、成衣加工到變成廢棄垃圾掩埋降解或焚燒,都是會產生碳排放的,從而對環境產生影響,可以通過少買不必要的新衣服的方式,從我做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廣東科學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歷來重視環保主題展示教育。早在開館之初,便確定“綠色家園”為常設展館主題之一,通過“綠色搖籃”“綠色危機”和“綠色行動”三個區域,向公眾展示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知識,傳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2019年建成并免費開放的“低碳&新能源汽車”館,全方位展示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引導公眾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認知了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