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從“永久保存”到“交互體驗”,“數字敦煌”共情“Z世代”|當前滾動

2022-04-20 10:14:09 來源:華夏經緯網

4月18日,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上線。圖為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致辭。“數字藏經洞”項目組供圖

中新網甘肅敦煌4月19日電 (記者 馮志軍)30年前,為實現敦煌石窟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敦煌研究院開啟“數字敦煌”的實踐探索。如今,日趨成熟的數字采集技術和系列成果,不僅被廣泛應用于考古研究、圖書出版、對外展覽等,昔日晦澀難懂的傳統文化經過數字化呈現和演繹,漸成“Z世代”共情體驗。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18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該院已完成近300個洞窟的數字化采集,這批數字化采集成果在近年“邊采集邊應用”,及時把它服務于如開展考古研究、文物保護等。同時,近年社會對敦煌數字化資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資料圖片)

圖為“數字藏經洞”,民眾可“親歷”藏經洞關鍵歷史場景。“數字藏經洞”項目組供圖

“敦煌研究院明年就建院80年了,雖然我們在技術、學術上不斷進步和創新,但有些東西是不變的,就是首先要做好保護。”蘇伯民說,經歷了千余年各種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影響和破壞的壁畫非常脆弱,該院持續不斷研發新的保護技術,使敦煌壁畫得到了較好保護狀態。

“為什么提出數字化呢?任何一個物品,隨著歲月不斷推進,它總有一些損失。”蘇伯民說,經過多年發展,在國家很多項目支持下,加之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該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數字化采集、加工、存儲、展示等關鍵技術體系,可以把現在看到最真實的內容,通過最先進的數字化手段保存下來。

不僅如此,“數字敦煌”還形成了數字化攝影采集、洞窟三維重建、洞窟全景漫游等海量數字化資源,這成為數字時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寶貴資源。

在蘇伯民看來,數字化成果在敦煌學術研究、保護研究和文化弘揚方面,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這些年在海內外舉辦了多場展覽,以前只能采用畫家臨摹的一些作品,但由于不便遠距離輾轉運輸,限制了展覽的規模和頻次,而數字化成果就為將來辦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支撐。

蘇伯民說,未來隨著“數字敦煌”技術更加成熟,這些數字資源將在不斷吸收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基礎上,來輔助學者開展文物價值等各方面發掘和研究,比如通過一些數字化手段對文物進行風格比對、圖像比對、元素發掘等,而過去只能通過肉眼和人工方式來進行識別。

圖為“數字藏經洞”毫米級高精度復刻莫高窟“三層樓”和第16、17窟。“數字藏經洞”項目組供圖

繼去年底,“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上線,為海內外學者、文化愛好者以及藝術創意者打造出“一站式”的敦煌文化共享共創平臺,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18日也正式上線,民眾可在“數字藏經洞”中“親歷”藏經洞關鍵歷史場景。

蘇伯民根據30多年的工作經驗分析稱,延續數千年的中華文明,足以讓每一位中華兒女擁有值得自豪的各種文物,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人可能對國家文化遺產了解的深度和廣度有限,這是一個缺憾。而“數字藏經洞”可在短時間內高清呈現傳統文化價值,通過“沉浸式”“參與式”交互體驗引起年輕人更多關注。

“Z世代接觸信息和資訊手段主要是通過手機和互聯網,而不是通過傳統書本,所以通過數字化不斷創新各種不同的傳播方式,才更利于讓更多人去了解。”蘇伯民表示,基于“數字敦煌”資源和敦煌學研究成果,以及游戲科技加持,結合當前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傳播方式,才能讓敦煌文化不斷“活起來”“動起來”。(完)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