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燒烤店一天賣出上萬串、西安變長安的穿越沉浸式旅拍爆火網絡、各地文旅局長“上天入海”花樣推薦家鄉景點、熊貓花花成網紅頂流等等。
(相關資料圖)
一季度以來,隨著消費回暖和升溫,各地層出不窮的文旅、餐飲新體驗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更豐富的體驗、更多樣的場景、更創新的業態,不僅帶動了餐飲、商超便利、住宿等消費需求的增長,也推動本地實體門店提供更豐富的商品和服務,重回熱鬧和喧囂。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全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9%,比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處于擴張區間;零售業景氣指數為50.6%,持續回升。一季度,各地步行街、商圈客流量明顯增加,海南等地的旅游收入增長則達20%以上。
多個平臺數據的酒店住宿、機票預訂數據也顯示,一季度國內機票和酒店訂單量均已超過上季度。除了北上廣之外,南京、重慶、長沙、成都、西安、杭州等為熱門旅游目的地。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湖北省博物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泰山風景名勝區、南京夫子廟成為熱門景區。
零售平臺美團的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淄博等重點城市到店餐飲線上交易額均同比增長20%以上,西安、大理、西雙版納等城市增速均超100%。
發力新場景沉浸體驗為旅游目的地“添柴”
夜幕降臨,燈火璀璨,西安成了長安。今年,全國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街區—“長安十二時辰”成為西安乃至全國最熱門的游客打卡地之一。
戲館、踏歌臺、樂游園等唐風建筑,杏仁酪、上元油錘、五香飲等長安飲食,投壺、雙陸、儺戲等唐風娛樂活動……“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將主題景觀、演藝內容、商戶業態等融合在一起,為游覽者帶來身臨其境的唐朝奇幻體驗。
突破傳統的“觀看模式”,這一沉浸式體驗也帶火了周邊的漢服旅拍小店,不少游客換上精美造型,夜游“長安“。美團數據顯示,一季度陜西省“漢服”相關關鍵詞搜索同比去年增長了七倍多。
每天上午9點到中午12點,是球太圓漢服妝造店最忙碌的時候,六、七位化妝師需要同時上陣。各地來的游客趕在上午來店,在300多套古裝中挑選自己中意的款式,再由造型師化上精致妝容。
下午去鐘鼓樓、城墻、大雁塔,晚上依次打卡“長安十二時辰”、大唐不夜城和大唐芙蓉園,是店主張昆推薦給顧客們的經典旅拍路線。他介紹,古裝漢服跟拍已成為西安旅游的熱門選項,游客既能感受穿越千年的歷史反差感,又能領略漢服魅力、體味傳統文化的古典美。
“過完年后生意特別好,每天都能有100多單,是去年的十多倍。”張昆介紹,周末和節假日,即便是一大早就來,也可能要排隊三小時才能化上妝。
在球太圓的大眾點評線上店鋪里,有上百條顧客評價,妝容專業、服務熱情耐心是高頻詞。貼心服務加上緊跟潮流的運營,讓張昆的小店頗受游客歡迎。“我們店在商場的二樓,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就放了很多精力在線上店鋪,現在大概一半的單量都來自線上。”這位90后深知線上運營的重要性,“時代在進步,得打亮線上招牌,線下生意才能紅火。”張昆說。
伴隨文旅市場復蘇回暖,各地也在加速創新消費場景和模式。時值春天,江蘇推出賞花、美食、露營等500多項文旅活動,吸引了各地的消費者;甘肅嘉峪關增加了仿古出關、絲路民俗等項目,讓游客直觀地、全方位地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
探索新體驗特色、文化餐飲消費成為爆款
憑借“小串+小餅+大蔥”的靈魂吃法,淄博燒烤持續爆火出圈。大眾點評數據顯示,3月以來,淄博當地“燒烤”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長超370%;“淄博燒烤”關鍵詞全平臺搜索量則同比增長超770%。
“現在只有室外的位置了,室內全滿。”傍晚18點,淄博市“串老大燒烤”的羅店長一邊忙著接咨詢電話,一邊招呼到店顧客,小桌的等位時長至少需要1個小時。
“最近生意真的火爆,外地游客也明顯增多了。近半數的顧客都是在線上平臺找到我們,或者在上面購買團購套餐,能占總客流的40%左右。”羅店長介紹,“現在店里20多位員工,24小時輪班工作,根本沒得休息。一天能翻近500臺,消耗牛羊肉大幾十斤,每天都得去市里菜市場進貨。”
面對淄博燒烤的火速“出圈”,淄博政府也趁勢打造城市名片,并成立燒烤協會,發布燒烤地圖,設置燒烤公交專線等吸引游客。
除了收獲流量密碼的淄博燒烤,位于三亞的南海黎村·三亞民族菜館則旨在打造自己的“文化餐飲”標簽。除了店內裝修和服務人員服飾,店里還有黎族歌曲演唱、祝酒儀式等活動。
店主稱,全國能吃海鮮的地方很多,但他希望能將海南美食與當地文化、民族風情結合起來,為游客提供獨特的餐飲體驗。
“春節到現在生意都很火。大年初三晚上,線上排隊大概180、190桌左右,單店一天創造了15臺翻臺率的記錄。”不少外地游客也因網上的評價慕名而來,線上的訂單量占了一半左右。
拓展新渠道實體門店線上線下銷售兩旺
今年以來,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的購物中心人流量逐步回升,不少商場的餐飲門店也已經排起了長隊。除了商場、購物中心,隨著差旅、夜間出游需求的增加,不少便利店、夫妻店的線上線下銷量在同步增長。美團數據顯示,一季度夫妻小超市的同比訂單量增長了近100%,便利店的即時零售訂單量增長也超過10%。
“外賣下單、半小時送達”的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滿足了日益生長的夜間消費需求,讓許多小店乘上了夜經濟“東風”。凌晨十二點,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一家“美宜佳”的店主仍未打烊。天氣逐漸轉暖,夜間消費活動頻繁帶動夜間外賣訂單增多,她正忙著分揀一個即將送去3公里外的充電器訂單。
隨著氣溫升高,消費者出游需求逐漸旺盛。“最近踏青季,店里燒烤、野餐相關的商品賣得不錯,外地來北京的游客也在變多,我們還新上了不少北京特產,方便外地游客購買。”億到家便利店的老板張弛介紹。
“外賣下單、半小時送達”的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滿足了日益生長的夜間消費需求。這家位于中關村的便利店,多數消費者是周邊的白領和學生。店鋪并非位于客流量多的商圈,消費者主要通過線上下單購買商品。游泳健身、露營野餐以及搬家神奇,甚至是折疊床、輪椅、拐杖、美妝用品,都能在這家便利店找到。300多平方米的門店,放滿了8000多種商品。
張弛稱,自己的便利店最大的特點在于便捷,原來網購至少需兩、三天送達的商品,現在通過即時零售平臺半小時左右就可送達。門店24小時經營,也能滿足夜間需求。此外,一些在小超市、便利店不常見的長尾商品,多數也能在自己的小店找到。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認為,即時零售推動零售行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線下零售主動擁抱線上,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把線上流量轉化成為新的訂單來源。同時,作為商貿流通的一種創新模式,即時零售模式也更好地滿足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來源:中新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