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4月11日電 (彭瑋晗 張英鍇)作戰編組協同、組網探測跟蹤、綜合偵察指揮……4月上旬,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大隊組織預警探測飛行訓練,與殲擊機、雷達等部隊建鏈組網,圍繞探測識別、干擾掩護、目標引導等課目展開專攻精練,全面檢驗部隊戰場監視和預警指揮能力。
“殲擊機保持飛行高度”“地面雷達協同搜索”……海天之間,電波涌動,預警機內空中戰勤人員接連發出戰斗指令。此次訓練以預警機為空中指揮平臺,建鏈地面指揮所、殲擊機和地面雷達站等作戰力量,突出復雜電磁環境下作戰編組一體化訓練,信息實時共享、動態調整部署,推動作戰方式趨向編組化、聯合化、體系化運轉。
“聯合作戰組織實施復雜、難度較大,能否實現作戰力量‘合’、行動‘聯’、效能‘優’,關鍵在于指揮系統能否高效聚合。”該大隊大隊長代旭斌表示,以往預警機單平臺作戰,信息交融慢、通信手段少、協同程序多,一度制約著該大隊戰斗力建設。對此,他們通過院校送學送課、地面模擬演練、飛行復盤分析等方式加緊訓、穿插練、精研思、細總結,摸索出一系列符合海空聯動的方法、規范和程序,助推部隊“聯”出強水平、“合”出戰斗力。
整體聯動源于不斷探索。在推動預警探測體系作戰能力加速生成的實踐中,該大隊積極與上級機關協調溝通,與轟炸機、殲擊機等部隊常態化開展實戰條件下聯演聯訓,圍繞指揮引導、編組協同等問題進行集智攻關,驗證分析協同戰術戰法。針對指揮鏈路不暢、電磁環境復雜等相關特情,制定多套應急處置預案,充分降低預警機無法探測目標或傳達指令的風險,確保有效履行空中指揮職能。
“方位××,速度××,發現可疑目標!”顯控屏上出現數個光點,引起了預警機內空中雷達員的警覺。指揮長根據戰場態勢迅即做出研判,指示空中雷達員保持警戒,并將目標信息推送給地面雷達站和指揮所。空中雷達員與地面雷達站信息交融、數據共享,為進一步判明目標性質提供有力支撐。指揮所結合戰場態勢比對雷達數據,判別此信號高度疑似“敵”目標,指示預警機引導殲擊機對目標進行模擬攻擊。
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此時“敵”目標突然釋放電磁干擾,空中雷達員立刻調整雷達參數,采取抗干擾措施,指揮長協調飛行員實施戰術規避,戰機連續機動,最大程度減少干擾影響。
干擾與反干擾、偵察與反偵察……海空戰場,雙方針鋒相對。空中電子偵察員通過偵測、識別、判讀,成功發現干擾來源,“敵”目標被重新鎖定,指揮長果斷引導殲擊機對“敵”目標實施模擬打擊。
訓練歸來,剛走下戰機的空中指揮引導師單大磊表示,以往單純依靠預警機進行單向線性數據交互的作戰方式漸行漸遠了。近年來,該大隊持續深化體系作戰研究,按照戰訓耦合的思路,充分挖掘預警機作戰潛能,不斷強化與其他軍兵種信息融合和戰法協同,構建全時暢通的指揮鏈路,推動聯合作戰向體系化作戰運轉,有效提升部隊打贏能力。(完)
關鍵詞: